“老赖”身处国外找不着,国内又没有资产可抵债,债权人该怎么办?近日,青田法院通过海外司法联络平台找到了一名“逍遥海外”的“老赖”,成功执结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到位金额达87万余元。
据了解,刘某是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皮具物品的个体工商户,与陈某之间存在买卖合同,但在刘某交货后,陈某却迟迟不支付货款。刘某多次催讨无果后将陈某诉至青田法院。判决生效后,因陈某仍迟迟不履行义务,刘某向该院申请立案执行。经线上、线下调查,执行干警未发现陈某名下有可供执行财产。且根据丽水市出入境部门反馈信息显示,陈某早在2013年就已出境。
3月13日,刘某向青田法院提供了陈某的财产线索,称陈某在其户籍地有两处房产。经现场走访调查和不动产登记中心查询,执行干警得知其中一处房产属陈某的母亲所有,另一处房产则登记在其哥哥名下,两处房产陈某都无份额,故不能处置。
这样的调查结果对刘某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原来受疫情影响,刘某作为在义乌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个体工商户,其交易状况、资金周转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陈某拖欠的货款并不是一笔小数,能否执行到位将对店铺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一边是国内无可供执行财产又联系不上的“老赖”,一边是急需资金周转的债权人,案件似乎陷入了僵局。
然而就在此刻,执行干警想到了青田法院与海外侨团共建的海外司法联络平台。既然陈某在西班牙已有多年生意经营,极大概率是有履行能力的,且多年的海外生活会使其本人或亲属与当地侨团有较多联系的可能。
执行干警随即通过微信联系了在西班牙的海外联络员,请求他们帮助查找陈某的下落和财产线索。海外联络员积极配合法院工作,借助互联网通讯手段联系上了陈某的亲戚,通过其代为转告了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法律后果及法院已对陈某采取的吊销护照、纳入失信名单等强制措施。
陈某万万没想到,自己常年居住海外依然躲不过法院的执行,最终不堪压力通过国内亲戚将本案的所有执行款履行完毕。
记者了解到,青田作为著名的侨乡,有33万多华侨遍及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县域特点,青田法院与海外15个侨团共建了海外司法联络平台,45名海外联络员分布在16个主要国家,30座城市。为充分发挥海外联络员、海外调查员作用,青田法院借力侨团协助完成了海外当事人的身份认证、送达、被执行人的线索查找、督促履行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