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原阳县人,生于1962年,中员,1983年从部队复员进入企业,从事劳动人事和领导工作二十多年。先后攻读了法学专科、经济管理本科和法学研究生。1993年考取律师资格,后考取全国企业法律顾问资格、中国税务师资格、高级经济师资格,现为青海普兴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主任律师。
说到张继凯,不同的人对他有不同的称呼,有人叫他“张总”,有人叫他“张顾问”,有人叫他“张律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称呼呢?是因为张继凯的特殊经历。他曾担任过国家大型二类企业的厂级领导和某公司的总经理,担任过海东市几十家企事业单位、公司和政府部门的法律顾问。
在26年的律师执业生涯中,张继凯深知法治社会需要既追求公正,又善于维权的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的优秀律师。2002年,他辞去某公司总经理一职,迈出了实践自己理想的坚实一步,当了一名专职律师。由于张继凯熟悉企业、公司的各项管理业务,又精通法律,先后被几十家企事业单位、公司和政府机构聘请为法律顾问。26年中,张继凯累计办理各类案件上千起,其中代理职工维权案件80多起,直接受益职工4000余人,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4000多万元,在海东及省内办理了许多颇具影响力的职工集体诉讼案和非诉讼案件。
“要做一名好律师,就必须先学会做好人。”这是张继凯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张继凯在企业工作过很多年,从基层员工再到厂领导,他比别人更懂得职工利益无小事,他把对职工的权益维护融入到执业活动中。前些年,企业的劳资纠纷不断增多,职工的合法权益需要得到充分保护。
2004年6月,原国家大型二类企业青海某厂因与收购商发生纠纷,张继凯接受200多名职工的委托,进行非诉讼代理。既然要为200余名职工说话,就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工作,张继凯多次深入到该厂调查研究,召集职工召开会议,认真听取职工反映的情况,与省某控股公司负责人联系接洽,并将调查的情况向律师事务所领导汇报。
随后,张继凯所在的青海普兴律师事务所起草了相关报告和提出解决职工问题的五条建议,最终解决了这次纠纷。
张继凯告诉记者,2005年担任青海某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时,代理了一起标的为1000万元的货款纠纷案。此案涉及两个省,又属于原企业破产中出现的问题,案情复杂。当时,法院一审、二审、再审均判原告企业败诉。张继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将此案写成书面材料,向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和青海省经济贸易委员会、青海省国有机电控股公司的领导汇报。省高院和省经贸委十分重视,立即派一名副院长和一名副主任赴邻省调解。张继凯坚持不懈多次和邻省两级法院沟通,最终使此案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使企业的合法权益和职工权益得到保护。
“执业生涯中,我会为不公正的判决鸣不平,也会为一些当事人而落泪。”张继凯感慨道。有一名当事人家庭条件非常困难,张继凯当即决定无偿为他打官司。不仅如此,当得知这名农民工外出打工连路费都没有,张继凯拿出了身上全部的600多元给了他。从业26年来,张继凯义务诉状300余份,义务开展法律咨询400余次,义务开展法治宣传更是不胜枚举。
张继凯作为青海普兴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之一,把怎样回报社会、奉献爱心作为律师事务所的重要工作。2005年,律师事务所在考察海东市(原海东地区)贫困山区后,把原海东地区乐都县马场乡学校作为律师事务所的扶贫对象。律师事务所经考察研究后,与原乐都县教育局联系,为孩子们捐赠了25制上下床,解决了大部分学生的寄宿问题。
2018年青海普兴律师事务所与海东市残联签订了五年义务服务合同,并为聋哑孩子捐赠了大型室外活动教具。为此。律师事务所被平安区人民政府评为支持残疾人事业先进单位并多次获得海东市司法局的表彰。律师事务所多次被青海省律师协会评为优秀律师事务所。
在26年的执业生涯中,张继凯被省律师协会、海东政法系统评为全省优秀律师、优秀党务工作者,岗位标兵,优秀党员。2007年和2013年,张继凯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司法部办公厅、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办公室组织评选入围“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为此,海东市(原海东地区)司法局、青海省律师协会海东分会下发东司(2007)84号文件“关于向张继凯同志学习的决定”,张继凯成为广大律师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