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医患关系备受关注。护患关系作为医患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护理工作与患者及其家属接触最频繁,也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纠纷。随着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升、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护患纠纷不容忽视,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从近几年护患纠纷诸多案例来看,诱因虽纷繁复杂,但有其共性特点。首先,从护理人员自身看,服务态度不好、责任心不强、业务技术不熟、缺乏沟通艺术、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等,是引发纠纷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从患者及家属看,认为医生掌握其疾病救治权,对护理工作不理解、不尊重,一旦对疗效等不满时,容易把情绪转嫁到护理人员身上。再次,从医疗机构看,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调经济效益本无可厚非,但患者及家属背负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后,把救死扶伤传统医患关系当成社会化交易,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矛盾,就会迁怒护理人员。从社会层面看,受一些不良社会价值观念影响,加之个别媒体“亲”弱势群体倾向,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就成为“弱势群体”,没有话语权,只能完全听从所谓的息事宁人“安排”,这是当前医闹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改善护患关系、防范护患纠纷,必须坚持靶向治疗。宏观层面,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筑牢医疗卫生行业的公益性这个基石,为患者提供安全舒心的医疗服务。中观层面,要从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侧和医院管理人性化的供给侧“两端”发力,为护患关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微观层面,首先,要把素质提升作为重中之重,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全面提升服务理念、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尽量减少护理缺陷。有关方面要关注关心护理人员,维护其合法权益。其次,要引导患者规范就医,理解医疗个体化差异现象,尊重和配合护理人员及其劳动,预防过度维权行为。最后,倡导媒体积极发挥导向作用,让全社会都能充分理解和支持医疗、医护工作。
护患关系是当今医疗环境中至关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护患纠纷是以一种告诫的方式来提醒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改善护患关系、防范护患纠纷,意义重大,也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