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征收关紧后门长宁推二维码电子补偿协议

  旧区动迁改造,本是改善民生的好事,但也存在操作中透明度不高、补偿标准前后不一等问题。长宁区在房屋征收中,先“打开前门”,实施“征询制”,要不要动迁由老百姓决定;又“关紧后门”,首次推行二维码电子补偿协议,杜绝了人为操作的空间。这种全过程的阳光操作,赢得了居民的信任。

  旧区动迁改造,本是改善民生的好事,但也存在操作中透明度不高、补偿标准前后不一等问题。长宁区在房屋征收中,先“打开前门”,实施“征询制”,要不要动迁由老百姓决定;又“关紧后门”,首次推行二维码电子补偿协议,杜绝了人为操作的空间。这种全过程的阳光操作,赢得了居民的信任。

  长宁区首次试点的二维码电子化补偿安置协议,输入的协议数据全部由上海市房管局锁定,每张协议的纸张都是特定的,每一页都设有二维码,具有性,无法复制。这样做杜绝了原先手工协议中可能出现人为操作的阴阳合同,保障旧改安置过程中公平透明。

  长宁区副区长张连城介绍,正是因为阳光征收的新政策很公平、得民心,长宁区3幅同步推进的旧改地块江苏北路、凯桥东块、延安西路1290弄基地,目前都已顺利通过二次征询,居民签约率达到协议生效比例,长宁也率先完成了今年制定的旧改目标。

  对于阳光征收的好处,居住在动迁地块的汤少秋老伯最有体会。从征收工作开始,他就当上了“啄木鸟”,每天到基地室五六次,“我就是担心不公平,每天都盯着公示的信息,看看到底有没有漏洞,现在我服气了,阳光征收确实体现,而且电子协议不可能放水,很公平。 ”

  长宁区在房屋征收过程中,还建立电子触摸屏,将旧改过程中每户居民的人员情况、房屋面积、补偿方案等的各种信息全部公开,接受居民监督,杜绝暗箱操作。并建立监督机制,通过组建评议监督小组,邀请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具有公信力的代表作为第三方参与,对征收全过程进行监督,保证整个旧改实施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

  长宁区区委卞百平说,旧区改造是的民生,城市大发展应该让百姓受益,其实百姓想旧改、盼旧改,却最担心不公平,现在全面推广阳光征收,彻底公开透明,就是督促我们要把好事办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