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丨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常见法律问题分析

  买卖合同纠纷是指合同一方不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其应履行的义务或者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出现了合同未约定的事项,买卖双方无法协商一致解决而产生的争执。作为最常见的商事纠纷,通过增加对买卖合同纠纷及其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可以有效保障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现就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常见的法律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要看双方合同的约定。如果在买卖合同中有对管辖地进行明确约定的,则以约定地点为管辖地;如果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则按照法律规定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来管辖。

  (2)如果没有约定的,或约定不明确的,争议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如卖方向买方追款的,则由卖方所在地管辖,因为卖方是接受货币的一方;其他标的,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如产品质量问题,也是由卖方所在地管辖,因为卖方是有交付合格货物的义务。

  (3)即时结清的合同,交易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如双方在约定地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则这个地点是履行地。

  (4)此外,如果是以信息网络方式订立买卖合同的,购买的货物也是通过网络交付的,则是买受人所在地为履行地;如果是其他方式交付的,则收货地为履行地。

  (4)审查买方是否在举证期限内提出质量瑕疵、货物能否做鉴定、有无初步证据能够证明货物存在质量问题。

  (2)证明买方拖欠货款事实的债权凭证。如销售清单、对账单、欠条、通话录音、微信聊天记录等综合证据。

  (5)证明货物有无质量问题的材料。买方收到货物后应及时核对检查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若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拍照、录视频、积极与卖方沟通协商,并注意留存相关证据,同时还可以在举证期限内向受案法院申请质量鉴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