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七五”普法的攻坚之年,为进一步贯彻省、市、县“七五”法治宣传教育规划对以案释法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我县开展第二届以案释法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本次评选活动共评选出一等奖5名。今天小编带来一则婚姻家庭纠纷,通过这个案例,让我们学会用法律维护我们自身的权益!
2017年10月2日姚庄派出所接到本镇南鹿村薛某某家的一起案件,节日里15岁的孙子来爷爷奶奶家玩,吃晚饭时孙子提出要看父亲因病离世后企业人道主义补偿款的协议书,爷爷奶奶的想法是孙子还小,未答应他的要求,当时几句话孙子就和爷爷奶奶发生了冲突,孙子情绪十分激动、一手拿起了剪刀做出了不可思议的动作、情急之中的爷爷奶奶只得报警求助。
调解员接案后开展调解调查工作了解到:爷爷丁某某是上门女婿,妻子薛某某姚庄镇南鹿浜人,夫妇俩响应政府号召执行计划生育只生育一子,2000年10月儿子与本镇展丰村村民李某某结婚、2002年6月生育孙子一名,婚后儿子游手好闲、爱喝酒、无正当职业、夫妻俩之所以关系一直相处不好,后来经朋友介绍在本镇船厂工作、但仍喜好和朋友喝酒、小夫妻间矛盾众多,儿媳李某某多次提出分手、未果、最终2012年小夫妻感情彻底破裂、儿媳向法院起诉后判决离婚,离婚时儿媳李某某强烈要求儿子的抚养权,并放弃了儿子父亲的抚养费、也不接受爷爷奶奶每月200元给孙子的抚养费,因此小孩随母李某某生活,家庭就此分散
天有不测风雨,2015年7月薛某儿子在企业工作中因病身亡,企业在丧葬费、精神损失费、抚养费、赡养费等给予了人道主义补偿人民币:壹佰零捌万元,此款薛某夫妻俩保管着分文未动,本想等孙子学业有成后全部给予孙子,事已二年多了,孙子与前媳未提起。爷爷奶奶每逢节日、假期、孙子开学适当给些孙子日常用钱和压岁红包等,此事的矛盾焦点就是壹佰零捌万元补偿款,长辈有长辈的想法、小辈有小辈的意思。
经过调委会工作人员的实地走访和调查,发现薛家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人道主义补偿人民币:壹佰零捌万元上:调解中了解到小辈李某某自从离婚后一直单身未嫁,俩相依为命一起生活,加上刚买了套商品房经济比较紧张。长辈二位老人双方都有养老金、本身有点积蓄、虽然女老身体有点不佳、但生活还算可以,最大的心愿就是小辈孙子的陪伴享受天伦之乐,钱只有细水长流慢慢地给、现在孙子还刚上高中、几年的高中、大学、到工作买车谈朋友确实还要化费好多好多钱,补偿款反正都是孙子的,留也是留给孙子的,省也是省给孙子的,两老用不了多少,两老不缺钱、缺的是亲情、缺的是天伦之乐。
此案我们从2017年10月6日开始进入调解并上门好几次做双方工作都无法,12月23日在姚庄派出所调解工作室我们又一次与李某某进行沟通和协调并做了一下午的思想工作,本想能得到适当的退让、希望大家能以亲情为重、解决好大家庭的矛盾纠葛、调解中由于李某某比较固执和不让步的脾气,调解又成僵局,无奈2018年1月23日上午我们来到了展丰村民委办公室,找到了李某某父母沟通要求协助做好女儿工作、但只碰到了李某某的父亲、父亲表示大力支持我们工作,希望女儿和原亲家一家和睦相处,他告诉我们关健是他女儿的母亲答应了什么事多好办了,根据他的要求于是下午我们再次去桃源二邨在女儿家休养的母亲做工作,目点是共同找到双赢、一大家人抱团取暧、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我们的想法错了,因为母女的想法是一致的,脾气性格一样、真是原件和复印件,我们无法沟通,此案件从2017年10月6日调解到2018年1月30日没有完满结果,清官难断家务事,只争朝钱断亲情。
人活着确实需要钱、但不能只为钱活着、钱是生活的条件、但不是生活的唯一,即使你是家财万贯、没有家的温瞹、再多的钱也无用。只要双方能为对方考虑各退一步纠纷将迎刃而解。
(一)问题一:作为长辈方:二老本来就是上门女婿的、而且夫妇俩响应国家政策,自觉执行独生子女,因此只生育一子,2002年儿子结婚后生育一子,儿子婚后夫妻间感情破裂几经周折后2012年法院判决离婚、离婚时儿媳妇强烈要求小孩的抚养权、因此小孩随母李某某,李某某离婚时并主动放弃了男方的抚养费、不接受二老的每月200元的抚养费,天有不测风雨,2015年7月独子在企业工作中因病离世,目前二老成了孤寡老人、膝下有子(孙子)不能归、人身凄凉怎么办?如今二老是否能要还孙子的抚养权?
(二)问题二:李某某夫妻感情破裂后于2012年法院判决离婚,离婚时女方李某某确实要求小孩的抚养权、并主动放弃了男方抚养费。不接受爷爷奶奶每月200元给孙子的抚养费,离婚三年后男方在企业工作中因病身亡,企业在人道主义补偿中包括丧葬费、抚养费、父母赡养费等共计人民币108万元,目前所有款子都由爷爷奶奶保管着,那么孙子能否一次性要还属于自己的抚养费?
(三)问题三:薛某某由于性格固执,在教育儿子方面存在好多问题,中学生的年龄段,应当让他与社会接触,不能只有二点一线,(学校-家庭),要学会嘉善地方方言,学会与人沟通,融入社会的大家庭中,知识是从学校的课堂老师那里学,素质是在家庭的良好条件中传承,李某某理应走出这种生活方式,用敞亮的胸怀去接受关爱这对失子孤寡老人,勇敢面对人生,更要让儿子投身到爷爷奶奶的亲情中去,培养他不但学习成绩优秀,更要让他在中华美德上有所突破
本案是一起家庭婚姻纠纷案件,当事人薛某夫妻俩老年失子,成了孤寡老人,由此可见心中的那份对亲人的期盼,唯一的希望就是孙子,然而孙子还未成年,处于生理发育期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期,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差,容易做出冲动之事,儿媳李某虽然与前夫离异,但毕竟为薛家生育一子,应当为薛家挑起家庭重担,培养好孩子,照顾好老人,抱团取暖,讲情才能互相疼、先有爹娘后子孙,后来样子看前因、要想今后儿女孝、好样就在你身牢,长辈要理解、小辈要体谅,家和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