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在北京房山法院第一调解室内,人民调解员连春营(中)正在为交通事故纠纷的当事人做调解工作。北京房山法院供图 赵炜烽 陈瀚 摄
中国网12月12日讯(记者 金慧慧)今天上午,4起民事纠纷同时在北京市房山区展开调解,最终3起纠纷成功调解。记者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截至目前,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已入驻特邀调解组织2.3万家、特邀调解员8.4万人,平均每日近750余家法院、1300名调解员在平台上开展调解工作,日调解量超5000件。
今年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的意见》,提出打造中国特色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新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解纷、一站式服务。
一站式解纷即线上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线下依托诉讼服务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纠纷预防、辅导分流、调解、司法确认、立案、速裁快审等一网解纷、一站解纷服务。
截至目前,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已入驻特邀调解组织2.3万家、特邀调解员8.4万人,平均每日近750余家法院、1300名调解员在平台上开展调解工作,日调解量超5000件。
一站式服务指的是全国88%的法院开通诉讼服务网,提供各类网上诉讼服务;全国法院均设立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为当事人提供人工或自助查询咨询服务;多数法院在诉讼服务大厅提供引导辅导、登记立案、多元调解、速裁快审、送达保全、鉴定评估、信访接待等“一站通办”服务。最高人民法院还正在全力推进中基层人民法院跨域立案服务工作。
12月12日,在房山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人民调解员解海涛(中)调解的分家析产纠纷中的王某父子握手言和,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北京房山法院供图 赵炜烽 陈瀚 摄
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诉讼服务中心主任钱晓晨表示,目前,“两个一站式”建设成效已初步显现,基本形成以中国移动微法院为统领,“一网通办”诉讼服务全程业务;以诉讼服务指导中心信息平台为统领,“一网统管”诉讼服务全部事务的目标。
“可以说,通过‘两个一站式’建设,人民法院成了‘诉讼服务大超市’‘定分止争门诊部’,最大限度消除了群众诉讼不便,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钱晓晨说。
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蔡慧永介绍,北京法院将452名常驻法院的调解员全部编入“1+N”调解速裁团队,由速裁法官直接指导。
在今天上午的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中,家住北京房山良乡60多岁的支某夫妇,不久前骑电动三轮车出行(支某驾驶)与齐某驾驶的一辆小轿车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两车损坏,支某与老伴受伤。经认定,齐某和支某负事故同等责任,李某英(支某老伴)无责。
北京房山法院运用“多元调解+速裁”用时两个小时为支某老两口讨回了公道,因调解未达成一致意见,最终经法院判决某保险公司赔偿支某老两口各项费用合计13908.69元,齐某给付李某英医疗费5000元。
12月12日,在北京房山法院第二十二法庭内,速裁法官姜婕(中后)对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进行当庭宣判。北京房山法院供图 赵炜烽 陈瀚 摄
2019年1-11月,北京法院通过“多元调解+速裁”结案310696件,用22.9%的民事员额法官化解了65.1%的民商事纠纷。前端速裁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为44天,比后端平均审理时间缩短23天。
在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的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北京法院上线了“分调裁一体化平台”,实现繁简分流、在线调解、要素式裁判文书自动生成。开发了“北京移动微法院”,增加诉讼风险评估、智能咨询、试算工具、案件查询等功能。建立了立体化线上立案系统,实现网上预约立案24小时不打烊和京津冀跨域立案全覆盖,并向全国范围内推进。
上午的一起父子分家析产纠纷调解中,一开始儿子想要走诉讼程序,诉讼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高风险,最终儿子选择调解。在人民调解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调解之下,父子握手言和。经过指导法官在线进行司法确认,“零争议”解决了该纠纷。
据北京房山法院党组、代院长娄宇红介绍,北京房山法院与房山区司法局合作,于2017年建立了人民调解协议“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自创建以来,已经对2200余件人民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
2019年5月,北京房山法院研发了“智慧调解APP”,将房山区674个调解组织和近3000名人民调解员全部纳入该平台,法官可以在线远程指导调解、司法确认,免去了当事人来回奔波,也提高了调解和司法确认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