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如何写民事起诉状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起诉书”专指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文书。个人起诉不能用“起诉书”。如果难理解,可以这么记:“状”,是个人用;“书”,是国家机关公文用,如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人民检察院起诉书、人民法院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行政机关行政处罚决定书,等等。可不能混淆了。

  图1就写错了,另外,最好不加案件性质的表述,“欠款”二字就不写了。严格来说,“民事起诉状”最为准确。当然,有的写成“民事诉状”“起诉状”“离婚起诉状”等,也不算错,但最好按标准“民事起诉状”来写。

  虽然民事诉讼法如此规定,但实务中,一般来说,当事人为个人的,要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不写成年龄)、住址、公民身份号码;

  第十三条 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并依法登记。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应当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四条 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设立分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

  注意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因此分公司没有法定代表人,应为负责人。常有原告将分公司的负责人写成法定代表人,甚至有的法官也不注意这个问题,裁判文书也写成法定代表人。

  最简单的方法是按照营业执照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上的表述来写,或者自己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按系统上的表述来写。

  还有个人的民族、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职务、联系电话,知道的话最好也写上,但实际上很多原告不清楚被告这么具体的信息,不清楚没写上去的,我们也不强求。

  (图4)原告的法定代表人与被告信息应各另起一行书写,被告身份信息亦缺少出生年日期、公民身份号码,另外,只写到村的17组,严格还说也应该写到门牌号。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起诉需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具体的诉讼请求是指,原告必须明确其起诉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即向人民法院提出保护自己民事权益的具体内容。

  一是请求法院确认某种法律关系或者法律事实,比如请求确认双方的收养关系,请求确认某公民失踪或者死亡;

  二是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给付义务,比如请求对方赔偿损失,请求对方偿还本息,请求对方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

  (图4)要写清楚请求谁返还谁什么钱,如,可以写成判令被告返还原告借款5395元。另外,现如今,履行的方式不只有现金,如只写返还现金,有可能不便于履行,建议不写现金还是转账了。

  (图6)经过释明,当事人改成这样,但是诉讼请求2仍然只是当事人陈述事实的内容,不是法院判决的内容(可以请求法院确认的是法律事实,即依法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在此就不展开了);再次释明,当事人删掉了这一项表述。

  (图7)利息的计算,起诉时一般会要求暂计出一个数额,一般要求暂计至起诉之日。上图暂计至2020年10月15日,不可,因为不知案件何时结案,裁判文书何时生效,被告何时能履行完毕。有可能被告早于此日期履行完毕。

  (图8)判决书会确定履行期限,一般是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履行,因此,不用特意写这句线.起诉状需写明事实与理由

  即写完事实与理由后,另起一段空2格写“此致”,再另起一段顶格写法院的名称。这个错误最多,包括一些律师也会写错。有的是空的,有的是写了别的法院的,还有的是写错法院名的。

  签名或盖章前面写明“具状人”,有的写成“起诉人”,也没算错。这个称谓不能少,就是平时我们写个请假条落款处还要写上“请假人”呢,何况起诉状这种法律文书。

  签名或盖章要求原件,即个人签名的,要手写签名,法人或其他组织盖章的,亦要原件章,不能提交复印件。有的法院要求个人还要捺印,我们院不强求。

  落款日期,一般是起诉的日期。我们收案日期是以我们收到诉状之日为准,因此,落款日期不影响,但建议不要离提交诉状的日期间隔得太久远。比如,7月1日起诉,落款日期是2月3日的,不太合适,相隔太远的,我们一般会要求原告更改一下,一般是当月。

  起诉状就包括这六大部分,诉状名称、当事人信息、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此致法院、落款签名及日期,缺一不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