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矛盾调解机制 构建和谐稳定新局面

  加强调解队伍建设对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为积极适应矛盾纠纷化解新形势、新特点,促进人民调解发展,我区不断完善建立调解网络,积极推动区、乡、村调解组织全覆盖,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区、乡、村立体化调解体系。

  目前,全区共有1个区级调解中心,10个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188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

  其中,西火镇“和事佬队伍”是一支由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组成的人民调解工作室,由西火镇司法所所长带领,主要成员有三人,分别是靳启松、袁忠孝和贾雷明。平时村民有什么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债务纠纷,他们都积极介入,亲自跑腿,因为熟悉基层情况,了解群众需求,所以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调解工作,让人民调解有力度更有温度。和事佬队伍成员贾雷明说:“我们的宗旨就是,老百姓有困难找我们,我们一定会尽力解决,让老百姓少跑路少花钱,把老百姓的疑问都给解释清楚。如果遇到不可抗拒的因素或者调解不成的也会通过司法程序进行解决,总之一个目的,就是为老百姓服务好。”

  在西火镇调解室的墙上挂了很多村民送的锦旗,其中的一面“跨省诉前话纠纷,一心为民办实事”是今年8月份西火镇东火村村民郭先生送的。原来,郭先生曾陷入一场长达十几年的外省债务纠纷,因当事人在河南,且与之失去联系,债款讨要无门,束手无策的郭先生来求助了和事佬。听了郭先生的遭遇后,和事佬们毅然决定亲自前往省外帮助其解决问题。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凭借着当地法院的帮助,他们终于成功寻得当事人。经过多次协商调解,和事佬们帮郭先生成功要回了债款六万元,这场历经十几年的纠纷画上了的句号。诸如此类和事佬们帮助村民解决棘手的难题还有很多。今年以来,西火镇“和事佬队伍”参与、调解基层重大矛盾纠纷共计37件,包括跨镇调解、重大疑难纠纷16件,涉及调解金额共计100余万元。其中调解成功37件,形成规范调解卷宗37卷。

  除了大力加强调解队伍建设,我区还积极创新矛调工作机制,致力于为解决矛盾纠纷提供更加高效、科学的方法。即“132”重大矛盾纠纷调处机制。

  “1”是一人牵头负责。从案件受理、调查走访、调解组织、纠纷化解、案卷归档、调解回访实现一条龙服务。

  “3”是三方调解参与。组织动员社会乡贤、司法机关、旁系亲属三方力量,共同参与调解。对症施策,一案一法。

  “2”是两项回访到位。调解结束后,采取电话回访、入户走访等方式,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回访。确保事结人顺,气通心和。

  自“132”重大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实施以来,全区各调解队伍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层层化解辖区矛盾纠纷问题,把各类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交调委)成立于2010年,共有调解员四人。专职处理调解交通事故纠纷,更好地解决交通事故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损害赔偿争议,减少了因交通事故导致的和事件,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咱们交调委属于专业性行业性的人民调解,主要是调解交通事故纠纷,今年已经成功调解了交通事故纠纷案件331起,涉调金额1441.30万元。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会更加努力,不断地推进我们的调解工作,为上党区的经济发展和和谐稳定作出贡献。”交调委主任崔欣芳说道。

  另外,我区始终坚持把摸排风险化解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全面排查矛盾风险,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逐村组、逐社区进行滚动式摸排梳理,切实把已经发生、正在酝酿、尚未化解的社会矛盾风险点详细排查,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台账。深入开展集中整治,消除各类突出隐患,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

  今年1—10月份以来,全区各级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675件,调解成功1675件,成功率达100%。未来,我区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举措,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的效能和质量,为基层治理持续赋能,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筑牢坚实的和谐之基,努力开创上党区更加美好的明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