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我市云龙区提升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成效的相关做法获省司法厅张亦军副厅长批示肯定,要求在全省总结推广徐州做法。
今年以来,徐州市云龙区司法局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围绕群众需求,坚持“四步走”巩固提升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不断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促成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列支34万元专项经费;研究制定“一方案、一意见、一办法”,即《关于巩固提升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的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完善“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的意见》《云龙区社区法律顾问补助经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服务范围、考核评估及补助发放标准;精心选聘78名社区法律顾问,组织相关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与区司法局签订《社区法律顾问委派协议》,与各社区签订《社区法律顾问合同》,实现社区法律顾问覆盖率、签约率100%,切实走好经费保障、机制保障、人员保障“最先一公里”,不断推进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向纵深发展。
全面推行“挂牌”服务、“见面”服务,制作社区法律顾问公示牌、工作桌牌,印发社区法律顾问联系卡、掌上法律顾问实用手册,进一步提升社区法律顾问的知晓率和影响力,方便群众随时获取服务;建立服务对接机制,组织社区法律顾问主动对接社区,结合工作实际确定现场服务时间和方式,并报备法律服务月计划,按照“定时+预约”“线上+线下”服务模式,每月到社区提供现场服务不少于8小时,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解答法律问题,并依托435个“法润民生”微信群,定期推送新法速递、以案释法等法治资讯,实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为群众答疑解惑,化解矛盾纠纷。在开展法律服务过程中,多家律师事务所结合自身优势,创新推出特色法律服务项目,如江苏瀛苏律师事务所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党员律师“亮身份、树旗帜”,启动“星火法律公益行”。江苏法德东恒(徐州)律师事务所以“法润云龙每周一法”为抓手,打造“紫领带居民法律服务管家”,为群众提供专业化“团队式”法律服务,持续擦亮社区法律顾问服务品牌。
实行“每日一巡查、每周一讲评、每月一通报”制度,依托“三台融合”管理系统强化服务监督,对照现场服务月计划,检查社区法律顾问服务情况,采取电话回访、不定期走访、满意度问卷调查等形式,全面了解掌握法律顾问服务质效,及时督促指导未按时开展现场服务的社区法律顾问进行服务打卡。组织各街道办事处适时召开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推进会,邀请社区法律顾问与社区对接人“面对面”交流,分享好的经验做法,探讨存在的问题及改善举措,形成齐心协力、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质效。7月底前,全区法律顾问采集打卡定位完成率达100%。
实行“每季度一考核”,建立区司法局、街道司法所、社区“联考”机制,逐级上报审核《社区法律顾问服务记录》《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日志》等佐证材料,对照《社区法律顾问服务绩效评分表》逐项打分,综合评价服务质效,量化服务考核得分,核定补助发放金额。建立法律顾问补助公示制度,以街道、律师事务所为单位,分层级制定补助公示清单,对社区法律顾问服务情况及补助发放情况进行公示,同时,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对敬业精神强、工作成绩突出、群众评价高的社区法律顾问,给予奖励;对服务意识不强、落实情况不好的,责令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确保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