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杭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土地征迁,真的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老百姓也因为土地征迁,成了名副其实的拆迁户,然而伴随而来的纠纷,却也是争议不断。
萧山宁围街道某村,有两兄弟,今年都是50出头,下称老大和老二,老大从小成绩比较好,自小就离开了本地,去萧山其他乡镇读书,包括毕业分配工作,最后在坎山镇成了一户人家的长女婿,而老二一直在本地生活,和父母同住在一起,由于一个在宁围,一个在坎山,所以老大一家很少回宁围来,有的时候,父母生病,让他们萧山医院排个一天照顾照顾,他们都不情不愿,你推我,我推你,原本呢,弟弟一家宅心仁厚,也不愿意计较,兄弟俩也算是相安无事,然而前几年,街道要征用他们的土地,没想到,这一场拆迁,却让兄弟二人险些对簿公堂。
原本老大的户口已在坎山,很早就在宁围迁出去了,在老家也没有宅基地,宁围拆迁了,他们也不好意思回来讨钱,但是老二一家的拆迁赔偿,是连同父母的宅基地一起算进去的,虽然当地不计算人头费,只按照房屋原始面积来算,平摊下来,两兄弟的父母还有70个平方的老年安置房可以分配,按照钱江世纪城目前3万5左右每平方米的均价,这套老年安置房的费用,它的价值,也是不可估量。
对于这套房子,坎山的哥嫂就开始虎视眈眈了,他们觉得父母既然是共同的,为什么一定要便宜弟弟弟媳呢?他们难道不是子女么?由此,兄弟俩就为了这套安置房,开始争论不休,老二觉得老大一家,对父母平时不闻不问,更谈不上尽孝,现在父母有价值了,就不远数十公里路,来老家讨要,真的是毫不要脸,他们眼里只有钱,没有亲情,可是老大觉得,父母的财产,他既然作为长子,怎么能没有份呢?兄弟俩差点打架,气氛一时剑拔弩张,甚至还要走法律途径去解决赔偿纠纷。
最后这起纠纷闹到了村里,还是村里出面解决,老二给老大18万元赔偿,兄弟俩从此两清,互不相欠,哥嫂见好就收,开开心心地回去了。
不得不说,利益面前亲情真的是薄如纸,尤其是这一场拆迁,也暴露了人性的本质,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现在的亲情,都是被利益蒙蔽,真正在乎的人,又有多少人呢?真叫人百感交集,不得不重新洗牌当初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