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八五”普法开启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今年度做好普法工作尤为重要。从年初开始,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就及早谋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零距离”法治援助工作室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并明确工作室的工作原则是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工作思路就是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公职律师及法律团队的力量,为群众提供无偿法律援助服务,解群众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办好惠民实事。《实施方案》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职责明确,还对协调组织、问题反馈、资料归档等内容做了全面细致的规范。
《实施方案》对工作室的组员也做了明确规定。“我们的队伍也是比较专业的,是整合了开发区税务局系统法律资源,由公职律师、实习公职律师、获取法律职业资格证、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税务干部以及法律顾问组成。”法制科科长张乔介绍说。
5月18日,星期二。上班不久,东川工业园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公职律师坐席前就不断有纳税人咨询法律问题,3名公职律师认真倾听并做好记录,适时引导其回答一些细节问题,尽可能将其所描述的事实准确记录,并由纳税人签名确认。
“我们经常像今天这样在大厅解答纳税人法律问题,这是我们的常规工作。”公职律师工作室成员宋瑞说道。
自成立“零距离”法律援助工作室后,开发区税务局定期组织公职律师团队,在各园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设置公职律师坐席,通过前台值班的形式,零距离贴近纳税人缴费人,为其提供无偿法律咨询服务。自工作开展以来,纳税人咨询问题既涉及资产评估增值、资产重组、房产抵顶等涉税法律问题,又涉及交通事故处罚等行政法领域相关问题,还涉及到房屋托管合同等民事法律问题,咨询内容多样,涉及领域广泛。针对纳税人的咨询,公职律师认真倾听并做好记录,对于无法现场明确给予答复的内容,工作室认真研究,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召集法律团队共同讨论后及时联系纳税人给予回复,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曾在法律援助室咨询过问题的高德威生物保健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总监刘总说:既懂法律又懂税务知识的公职律师解答问题真的是“精、准、稳”,这一方式不仅为纳税人开辟了与税务部门法律专业人士的沟通新渠道;而且形式也比较新颖,确确实实与我们纳税人实现了“零距离”,切切实实为我们纳税人排忧解难,真正做到为民办实事。
“我们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税务局电话咨询的,没想到他们不仅上门服务,还提供满意的答复。真的是非常感谢!”这是开发区某筹备上市公司财务负责人的感叹。
该筹备上市公司具有全球领先工艺,产品生产工艺复杂,产品广销国际国内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涉税业务上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多个税种,同时还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
“财务部门只精通税收业务,法务部门只精通法律条款,就筹备上市税务法律疑问我们两个部门争辩了很久。谁也说服不了谁。”该财务负责人介绍到。
在了解到企业实际困难后,开发区税务局“零距离”法律援助工作室与该企业财务及法务团队积极主动联系,组织公职律师、法律顾问及各税种业务骨干认真分析、详细研究,在充分论证讨论的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了建设性的建议,为该公司上市准备提供了更有力、更专业的法律服务和税务保障。
“我们与税务部门已经建立了长效沟通机制了,我们有问题可随时与税务部门联系,非常方便。”该财务负责人说。
开发区税务局“零距离”法律援助工作室的业务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涉税业务法律咨询,同时他们也为帮扶点村民们提供无偿法律服务。
5月20日,工作室工作人员一行赴赴湟源县大山根村,走访村民,入户为村民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及法律援助服务。
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村要通过种地及饲养牛羊脱贫,农闲时在外打工,针对该村的农牧产业,公职律师向村民们宣传了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税收优惠政策,解读了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批发零售种子、种苗、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等推动涉农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鼓励村民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通过劳动致富,振兴乡村。
与村民的交流中,公职律师向村民们询问需求,主动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针对婚姻家庭、劳务纠纷、工伤赔偿等法律相关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并留下联系方式,以提供进一步的帮助,为村民妥善解决相关纠纷提供力量。同时,向村民宣传开发区税务局“零距离”法律援助工作室的服务宗旨,告知在日后若了解到有相关的法律纠纷,都可以与驻村联系,工作室将竭力提供帮助。
为村民提供税收政策宣传及法律援助,不仅为他们带来了致富的新思路,也能够在纠纷发生时为其伸出援手,化解矛盾,防止因案致贫、因案返贫。工作室将与大山根村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及时发现纠纷、及时提供帮助,通过法律团队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助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须扬鞭自奋蹄。“我们的学习计划很严谨精细,可以说能精确到每一天。”谈起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时,公职律师工作室成员宋瑞这样说。
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为不断提升工作室成员的法律素养和专业水平,工作室在成立之初就专门制定了学法学习计划,对涉及较多的《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合同法》《经济法》《物权法》等法律规章制度进行全面学习,同时通过内容自行确定,时间统一安排的形式,每位成员按月度轮流讲课,并现场深度研讨交流,通过这是方式使学习成果再提升、学习成效再加强。
此外,为及时掌握新修订《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内容,工作室组织工作室成员及各科室业务骨干召开专题学习,对出台背景、重点内容及新修订内容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解读和掌握;针对平时工作及群众咨询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照法律条款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确保法律援助服务零差错。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已完成的援助服务形成具体案例,通过翔实的案例分析,接续丰富专业知识,对下步工作开展积累经验,进而进一步提升自身行政执法水平,为群众提供更高水平、更加专业的援助服务。
“法律援助室的工作成效还是明显的。今年共开展了7次援助活动,解答31个问题。”谈及“零距离”法律援助室工作开展情况,国家税务总局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兴君说到。
法治的道路上,每一步都是进步,每一步都是新的开始,每一步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新起点。工作室的成立和运行是一个良好的起点,但也是一个没有终点,更不存在“歇脚点”的道路。
“您好,请问您有什么法律问题需要我解答吗?”“您的情况我已经了解了,我们会认真研究,在三个工作日内及时为您回复”......
国家税务总局开发区税务局“零距离”法律援助室不忘听民声解民忧的宗旨,在不忘初心的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作者 陶丽娟 张乔 赵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