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助力社区治理升级化

  随着深圳社会经济步入高速发展、转型升级新阶段,多年来积累的各种矛盾逐渐凸显,相互影响、叠加和交织,例如,经济结构调整企业外迁引发的大量劳资纠纷,城市更新市政建设和拆迁改造引起本地居民的大量利益诉求,人口结构倒挂引起的社会管理难以到位和改革进程中产生的历史欠账等问题。

  新形势下凸显的这些问题,都要求基层治理不断创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努力探索建立以法治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的社会管理机制,使社区真正成为基层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有效载体,而”一社区一法律顾问”的深入开展,正是实现社区治理法治化的利器。

  2018年4月28日,钟某在广东省深圳市某公司员工宿舍猝死,经警方初步判定排除他杀。5月4日死者家属到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新田社区工作站申请人民调解。死者家属请求公司赔偿丧葬费、抚恤金、误工收入、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赔偿金等。公司认为钟某并未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死亡,不能视同工伤,公司要求死者家属申请工伤鉴定,按法律程序走法院判定赔多少就认赔。

  在双方都坚持自己的观点的情况下,新田社区工作站法律顾问认为“面对面”调解效果不理想,决定采取“背靠背”的方式进行调解。通过法律顾问耐心细致的疏导,双方的态度得到改变,随后经过法律顾问和人民调解员的进一步调解,双方同意达成33.5万元的赔偿协议。

  “人民调解为矛盾双方提供了一个解决纠纷的平台,调解员通过这个平台根据矛盾纠纷的多样性、复杂性、特殊性、群体性等采用不同的方式,高效化解矛盾。目前,龙华区采用1+1模式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即1名优秀调解员+1名社区法律顾问的模式开展社区法律服务工作。”龙华区司法局局长陈小彪向记者介绍,调解员运用调解技巧充分化解矛盾,社区法律顾问发挥专业优势分析法律风险,制作规范调解协议。两者结合,让人民调解更高效。

  记者还采访了解到,龙华区大浪司法所率先增加经费,依托街道综治中心设置了1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安排5位律师采取轮班制形式每周一天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坐班,提供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一站式”的法律服务。

  “社区律师深入基层,既是服务社区居民的律师,又是普法宣传的宣传员、法律知识的讲解员、法律援助的承办员,还是社区纠纷的调解员、基层管理执法的参谋员、涉法事务的服务员。”石岩街道驻黄峰岭工业区律师郑黎晟这样总结自己和石岩街道其他26个驻点律师的工作职责。

  针对律师工作的特殊性,宝安区司法局在社区法律服务中探索“1+1”、“AB角”和“1+N团队服务”。“1+1”工作模式是指驻点律师在开庭或出差时,可以派助理暂时值班接访,收集问题,由律师事后解决;“AB角”工作模式是指中标签约律师事务所在一个社区安排2名律师,A律师在开庭或出差时,由B律师值班;“1+N团队服务”是指发挥律师事务所团队作用,利用团队的资源和力量,最优化服务社区。

  石岩街道每周五组织一次驻点律师例会,交流本周工作体会,点评本周工作内容,安排下周任务,保证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更优质、高效。同时石岩以街道辖区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工业园区的党群服务工作室为单位,分别为:文滔工业园、塘头第三工业区、同富康工业区、中小企业孵化中心党群服务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配备1名驻点律师,并由街道负责支付有关经费。

  新安街道及时收集各社区法律顾问的个人法律执业信息,并将相关信息公布在街道网站、微信平台,使有需要的群众通过网站和微信平台的相关信息随时随地直接咨询社区法律顾问享受法律服务。同时成立了22个社区“和事厅”,在社区法律顾问的指导下,积极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实现了邻里纠纷邻里调的工作目标。

  西乡、航城街道结合固戍社区大整治,在街道建设“议事阁”,为居民提供“议事”和“纠纷化解”的平台,并将驻社区律师引入到该纠纷化解平台。2018年,西乡街道进一步完善说事评理机制,创新推出“说事评理进社区”活动,让“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律师加入说事评理团,成为首席评理员。全力支持配合“议事阁”工作的开展,驻点律师均热情积极参与,服务态度不打折扣。

  今年以来,深圳市各区、街道司法行政机关将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列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结合不同的社区特点,提供相应的社区法律服务,促进社区法律顾问向纵深发展。实现了社区法律顾问进“创客社区”、大型工业园区、产业孵化中心社区、景区、学校、医院、小商品市场、农贸市场等区域。

  南山区在南山西丽北部和科技园南片各创建了一个创新创业法律服务中心,每个服务中心年经费18万元,法律顾问常年坐班服务,为创新创业、中小微企业提供免费或优惠50%的法律服务,助力企业产业升级;盐田区搭建与法治惠民服务U站对接平台,依托东和法治公园法治惠民服务U站,采取“1名律师+1名义工”的服务模式,每周安排法律顾问律师驻点值班服务,为附近居民和外来游客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纠纷引导等便捷实惠的法律服务;大鹏新区推进社区法律顾问参与“法律进景区”项目,由社区法律顾问和司法社工驻点参与景区矛盾纠纷调解和法律咨询等,共同宣传引导景区经营者诚信经营、景区游客文明旅游。

  “我们注重服务模式的创新,各区、街道、社区在完成省、市规定的各项服务指标前提下,根据工作实际,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方法,实现社区法律顾问成效最大化。”深圳市司法局局长蒋溪林介绍说,福田区社区法律顾问联合福田区青年律师服务团,并建立了义工服务队,发动辖区专职、兼职人民调解员、挂点服务律师等人员参与社区法律服务义工工作;罗湖区根据本社区群众的法律需求,定期整理出社区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制定科学 “普法菜单”,以“你点我讲,按需授课”形式举办法治专题讲座,群众用“点单”方式提出法律服务需求,实现各取所需;龙岗区司法局组建了法律顾问团,积极为重点投资项目、城市更新、土地整备、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领域提供法律服务。

  2018年,深圳市共计681个社区已全面完成与专职律师的社区法律顾问签约工作,实现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全覆盖。截止今年6月底,深圳市社区法律顾问共向市民提供服务数量27954件,其中,提供法律咨询20883次,法治宣传2129次,出具法律意见书659份,参与人民调解1595件,参与法律援助77件,服务2611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