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洪雪)兄弟间转让房产,嫂子称不知情;亲属间转让拆迁安置房,拿到产权证后,一方反悔;借父亲名义买房,其他兄弟姊妹称不知情。近年来,类似这样涉亲属间的房屋纠纷增多。
今日上午,北京市二中院通报了审理的涉亲属间房屋案件情况。法官表示,因房屋价值升高,因此2年来该院审理的513件此类案件,全部集中在东城和西城。法官提醒,借名买房暗藏“赔了房子又折钱”的风险,一旦遭遇纠纷,买房人将很难维权,因此要尽量避免使用他人名义购房。
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北京二中院共审结婚姻家庭、继承纠纷案件以外的涉亲属间房屋纠纷案件513件,均为二审民事案件。
从案件分布来看,此类案件主要集中在东城、西城法院辖区内。一方面是因东西城拆迁引起的后续争议数量较为突出,另一方面则是该区域房屋价值较高,巨额利益驱使更易引起家属间纠纷。
此外,案件类型相对固定。从诉讼请求来看,此类案件主要分为权利确认、合同争议两大类。另外,亲属关系较为复杂。从人物关系来看,当事人关系依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表现不同。血缘关系多为兄弟姐妹、父女之间,少数有姑侄之间、表兄弟之间等;婚姻关系多为围绕不睦的夫妻而辐射的各类亲属。
赵强兄弟姐妹四人,赵永平是四人之父。1991年,赵强代赵永平与公司签订租房合同,约定涉案房屋由赵永平承租,并注明父亲去世后该处房屋由赵强居住。赵永平与公司签订房屋买卖合同,该合同由赵强的妻子代签并负责具体款项支付。2000年赵永平夫妻先后去世。现赵强主张借父亲的名义买房,其他兄妹却不认可。
法院认为,赵强无法充分证明其与父亲之间存在借名买房的合意以及关于案涉房屋权属的明确约定。因此,虽赵强提出了部分对其有利的事实,但其提供的在案证据不足以使法院在对上述证据审查后可以认定两人之间存在借名买房的法律关系。
法官表示,此类案件常见纠纷主要有三种:一是居住使用争议。二是借名买房争议。此外还有合同效力争议。
法官认为,出现此类纠纷主要原因有三种,一是当事人法律意识不强,为纠纷留下隐患。二是亲情关系恶化,加剧纠纷发生。而最重要的就是房屋价值提升较大,成当事人提起诉讼内因。
法官建议,当事人要兼顾亲情和利益,用约定止纠纷。遇到亲属间利益分配问题,不可顾一时颜面而对权利不予重视,应充分协商讨论并咨询专业人士,让权利义务固定明确,不给纠纷留下空间。
7月22日正式进入二伏,北京高温蓝色预警继续生效。入夜以虽然有一场降雨,但周二继续高温天。本周,防暑降温依旧是重点。
7月15日(周一),“花开四季”主题列车将在北京黄土店站首发,将北京市郊铁路怀密线打造成为“第二条开往春天的列车”。
7月8日(周一)起,北京将执行新一轮机动车尾号限行轮换。具体限行尾号为:星期一4和9,星期二5和0,星期三1和6,星期四2和7,星期五3和8。
2019年高考6月8日正式结束,6月23日(周日),学生可以通过北京教育考试院查询高考成绩。6月25日至29日,考生进行本科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