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08年11月09年8月。起因:四万亿投资强刺激,周期股领涨。08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外需突然消失,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内出台了刺激政策。 08年11月9日公布了4万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伴随而生的是信贷规模达10万亿,GDP在09年一季度触底后快速复苏。强政策刺激下,A股出现牛市,周期股领涨,有色、建材、房地产、煤炭行业分别上涨268%、206%、 190%、188%。结局:政策转向,风格轮向消费、科技股。09年年中之后宏观政策开始出现适当的转向,由重投资重信贷转向鼓励消费,周期股逐渐走弱,消费、成长风格开始接力。
历史二:10年7月11月。起因:信贷放量和美国QE2刺激,“煤飞色舞”。7月货币政策出现微调,信贷开始放量。10年8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释放出QE2政策信号,11月QE2正式推出,铜、铝等资源品价格开始大幅上涨,股票市场开始“煤飞色舞”。结局:通胀引发政策收缩,步入大小齐跌的熊市。10年开始通胀已经开始逐渐抬头,10月CPI同比高达4.4%,10月20日起央行开始加息,并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收紧房地产政策。随着政策不断收紧,最终拐头向下。
历史三:12年1月3月。起因:政策放松,预期复苏。11年底为了稳定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开始逐渐宽松。此外,房地产政策执行层面放松,银行支持房贷,首套住房利率普遍9折。货币政策的放松、房地产市场的回暖,资本市场普遍预期经济复苏。早周期的地产、汽车先涨带动整个周期股,其实这个阶段创业板涨幅更大。结局:经济复苏被证伪,主板阴跌、中小创分化。GDP于三季度降至7.4%,经济企稳回升的预期被证伪。周期股短暂的行情也宣告结束。中小创出现分化,一些景气度很好细分子行业龙头公司走出独立行情。
思考:这次周期股行情如何收场?起因:从供给侧改革降到需求刺激。此轮周期股上涨主要是两大逻辑,一是1月份主要讲供给侧改革,二是2月以来主要讲需求刺激。2月2日央行降低了首套房首付比例,2月19日财政部发文降低个人购买家庭住房契税,以及2月份公布的1月2.5万亿的天量新增信贷数据,2月29日央行突然降准,这些都表明了政府利用需求刺激来稳增长的决心。2月来有色、煤炭、钢铁股领涨。
结局猜想:需求回升被证伪?通胀高企倒逼政策收紧?这次周期股行情的情景,有两种可能:第一,类似12年,需求回升被证伪。从宏观经济、政策背景及形态看,目前似乎与2012年有些相似。经济增长有下行压力,货币政策偏松、房地产政策放松,政府投资手段也在用,不过整体的力度都温和。如此的话,周期股在政策预期阶段表现后,证伪阶段还会跌回去,而中小创分化,市场只有少数的结构性机会。第二,政策发力,增长回升拉高通胀,最后政策收紧。如果后就开始推进新基建投资,如地下管廊、地铁、高铁等,周期股就真会出现需求改善,行情空间会更大。不过,如此的话,下半年通胀可能就会起来,最终政策收紧,类似11年式的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