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法律援助案件办结审查制度、庭审旁听制度及案件回访制度,出台《高新区法律援助管理办法》,细化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流程,明确法律援助工作回避、撤销指派、惩处等情形,确保法律援助公开透明、规范有序。
对群体性、复杂疑难的案件实行专人跟进,指派有经验的专职律师办理,切实维护受援群众的合法权益。
创新服务方式,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老年人等受援群众提供上门服务,为农民工、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身份条件符合,即可“先指派,后补资料”,半天内指派律师介入,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
整合律师资源,与社区法律顾问、北理工和北师学院、36家律师事务所合作,组建一支143名法律援助律师队伍,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
完善“15分钟法律援助服务圈”,以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核心,在16个社区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业园区、孵化器内设置法律援助咨询窗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律援助全网络。
开辟线上服务渠道,在“法治高新”电视栏目设置法律援助板块,开通高新法律援助咨询热线,组建公益法律服务团,29名律师全天候在线解答法律难题,并提供法律援助43件。
对于农民工、空巢老人、妇女等弱势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律援助普法活动,组织15名村居法律顾问举办专题讲座、有奖问答等,围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婚姻家庭纠纷等问题,通过以案释法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对于追索抚养费、劳动报酬、工伤待遇、因疫致贫等情形,申请法律援助的免予经济审查,只要申请一律提供法律援助,保障困难群体切身利益。
截止10月,共受理审批法律援助案件66件,其中涉及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20人次,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妇女、老人、残疾人维权共计18人次、未成年人刑事辩护3人次,实现法援惠民生,提高群众法治获得感。
创建特色宣传品牌,开展《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专题讲座、法律援助进工地等系列活动,派发高新区务工人员法律知识小贴士等系列法律援助宣传单张3000余份。
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等新媒体开展“线上普法”“普法微课堂”“有奖问答”等活动60余场,形成家喻户晓的法律援助为民服务宣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