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连云港法院房地产纠纷案件推行专业化审判、多层次分流、多领域发力,形成“三推进”“三强化”“三注重”的“333”模式,全面化解房地产纠纷,取得较好成效。五年来,全市法院共妥善化解房地产案件33907件,平均每年受理案件6782件,年均增长率11.33%,占同期民事案件受理总数的12.36%。
近日,蔡绍刚院长批示:房地产审判,是人民法院重要的专业化审判工作。近年来,市中院民五庭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妥善审理了一批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权益的房地产纠纷案件,注重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有效发挥专业人士特长优势,在化解涉诉矛盾纠纷、提升案件质量、依法服务大局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应予充分肯定。望进一步加强专业化审判,认真总结审判经验,更好地服务保障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工作大局。
推进审判组织专业化。市中院自2015年起设立民五庭,专门负责审理房地产类案件,是全省法院最早实施房地产案件专门化审判的中级法院之一,通过审判组织专业化提高房地产纠纷案件的审判质效。推进智库建设专业化。针对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审判领域专业性较强的特点,出台《建设工程案件专家咨询委员会聘任及工作流程的若干规定》,在全省率先聘请建筑设计、工程质量、工程造价等建筑行业不同领域的18位专家作为全市法院首批建设工程案件专家咨询员。五年来,专家接受咨询或间接参与审理的案件近百件。推进指导方式专业化。组织编印《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疑难问题解答》《房地产纠纷案件疑难问题解答》等审理指南,统一全市法院裁判尺度。全市法院房地产案件调撤率从2015年的42.9%上升至2019年的50.35%。市中院房地产案件的被改发率从2017年的25%下降到2018年的10%,2019被改发率为0。
强化引导分流。与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市司法局共同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物业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多方广泛参与的多元化解工作格局,全市法院物业纠纷案件同比下降6.6%。强化调解分流。聘请16名建设工程案件特邀调解员,与市城乡建设局联合下发《关于建立化解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联席会议制度的意见》,建成建设工程合同案件联动化解信息共享平台。针对商品房买卖、商铺租赁、物业服务等群体性纠纷创设假日调解机制,利用节假日时间开展调解工作,妥善调解了涉融辉、丽城置业等系列案件160余件,发放调解金150余万元。强化繁简分流。在法院内部设立速裁办案团队,将案件事实较为清晰的物业合同、房地产买卖合同等案件导入速裁团队,建设工程等复杂案件转入专业审判庭或专业审判团队进行审理实现“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2019年,全市法院共通过速裁团队办结案件1328件,占全部房地产案件数的22.8%。
注重调研研判风险。密切关注房地产企业重大及群体性诉讼纠纷,加强风险研判。先后组织开展物业纠纷新情况及司法应对、二手房买卖纠纷审判情况等专题调研12次。2019年,针对全市精装修楼盘中存在的问题,形成的《精装修楼盘司法调研报告》得到市委项雪龙批示肯定。市政府专门召开会议,住建部门出台专门意见,规范精装修商品房销售市场。注重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出台《关于为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工作意见》,在徐圩新区内设立“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巡回法庭”,依法妥善快速审结斯尔邦石化、徐圩污水处理厂等一批涉及重大项目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案件。积极开展“法进千企”专项活动,实地走访盛虹石化、方洋集团、虹洋热电等重点企业,针对可能出现的涉诉风险提出合理化建议。注重发挥司法建议功能。针对建筑业及房地产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行业监管中存在的漏洞,先后向建设主管部门发送了“关于加强源头监管、杜绝违法转包、分包、挂靠”“关于规范房地产中介市场管理”“关于金融机构加强协助持有调查令律师调查权利”等司法建议10篇,以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堵塞漏洞、健全机制。2020年,发布《连云港法院房地产审判(2015-2019年)》,同时发布全市房地产纠纷十大典型案例,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