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罗湖区属的律师有728人,共有64家律师事务所。从前,他们分布在罗湖区各地办公。即日起,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办公平台。罗湖区创新推出了“法律服务联合办公平台”,将律师集中在同一栋楼内。这样的办公楼有何“玄机”、能为律师和市民带来哪些好处?6日羊城晚报记者来到“律师楼”探秘。
6日上午,“律师楼”举行了揭牌仪式。只见红布掀开,一块写着“深圳市律师协会罗湖区工作委员会、罗湖区律师公益联合会”的牌子金光灿灿。这块牌子挂在笋岗东路1002号宝安广场B座16楼的电梯口,十分引人注目,
牌子的亮相,也意味着罗湖区属律师事务所党总支、律师工作委员会、罗湖律师公益联合会组成的联合办公平台正式成立。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100多名律师加入了这个联合会,成为志愿律师,他们会进社区开展一些法律讲座,有需要的市民还可以向他们寻求免费的法律援助。
昨日,记者也参观了这个办公平台。出了电梯右拐,第一间房间门上挂着“律师公益联合会”的牌子。而电梯另一侧,则是一个敞开式的空间,上面有茶水台和沙发,几名律师正坐在一起讨论。再往里面走,则是律师们的独立办公区域。每间大房间里分为三四个小隔间,隔间用不透光玻璃隔开。崭新的办公室,还精心地布置了绿化盆栽。
据介绍,所谓的联合办公,是指律师在同一办公区域(可以是同一层、多层,乃至以后可以独栋办公楼)办公,但各方仍独立运营,而对公共的办公所需区域则采取共同管理的运营模式。有律师称,平台的搭建,是罗湖律师实现行业自治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律师创新法律服务形式的一个重要举措。
罗湖区律师工作委员会主任、罗湖律师公益联合会副会长杨逍介绍,在罗湖律师队伍中,小型或个人律师事务所的从业律师占律师总人数的60%左右,执业律师10人及以下的小型事务所达37家所,其发展存在重大瓶颈。“小型律所的发展普遍存在着办公环境差、办公成本高、规模小等问题,导致客户来访认可度低。
此外,它们还缺乏满足需求的会议、培训以及座谈的多功能厅、缺少行业内专业化交流与熏陶、缺少营销联动效应。不仅司法行政部门监督管理困难,区属律师界由于不是‘熟人社会’,也缺乏相扶相帮精神。”据了解,平时律师协会组织的活动,来参加的律师也不多。
搭建了联合办公平台后,律师协会希望能够产生集群化效应、扩大律所整体运营形象、加强各所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降低运营成本、营销联动。“目前已经有近200名律师确定会来这里办公。我们平常可以一起交流,为他们提供专业支持。同时,协会还会定期组织一些培训,律师们可以免费来参加。”杨逍表示。(记者 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