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和区域协同发展的加速推进,律师行业如何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通过法律服务助推企业走向全球化?1月3日,“2025深圳律师新年开讲”活动在举行,以“寻找向上的力量”为主题,聚焦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律师行业的发展方向与国际法律服务中的新作为与新担当。
此次活动由深圳市律师协会、福田区司法局、深圳市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主办,华商律师事务所、全球法律智库、华商国际学院承办。全国知名律师事务所代表、优秀律师、香港律师代表,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媒体代表等300余人参加活动。
活动中,华商律师事务所与新疆元正盛业律师事务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法律服务领域的深度合作新篇章的开启,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前沿新疆两个区域律师业联动和融合,也标志着新疆元正盛业律师事务所将整体变更成为华商(乌鲁木齐)律师事务所,未来将重点打造“华商西北法律服务中心”“华商中亚法律服务中心”,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涉外发展。
据悉,近年来,华商律所加快全球拓展与布局,截至2024年12月,华商律所拥有境内外分支机构61家,其中国内分所47家、联营所6家,境外分所8家,涵盖北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东南亚等地,不断加强与国际律师事务所的合作,拓展全球网络,提升在国际法律服务领域的竞争力。
深圳市司法局党委委员、深圳市律师行业党委专职陈明在致辞中提到人才、创新、合作三方面对于律师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他表示,华商律所与新疆元正盛业律所的携手,堪称行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两家律所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法律服务领域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新篇章,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及涉外战略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始终走在创新的前列。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深圳的法律服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力求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为精准的法律保障。他强调,深圳的律师行业要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紧跟区域协同发展的步伐,做好国内外企业的法律保障工作。
深圳市律师协会会长张斌指出,在全球经济结构深刻变革的当下,中国律师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个关键时期,深圳律师行业应充分发挥法律服务的专业优势,助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去的一年,深圳律师行业在数字化转型、涉外法律服务、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面对律师行业当下的挑战和困难,他认为深圳律师业应“破卷”,加速适应变化,以创新的视角和全新的思维方式应对复杂的法律需求,推动法律服务多元化,在传统业务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加大创新能力,发展新型业务,寻找增长的“第二曲线”。
他在受访时还谈到,人才、创新、法治是支撑深圳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向上之力。深圳律师要昂首阔步走出去,一方面是走向国内,通过开分所、发展业务、分享交流,去推广深圳律师的经验和品牌;另一方面是走向国外,本土强所要带头到海外设立办事处,为中国企业和公民“走出去”提供贴身的法律服务保障。另外要发展涉外律师,拓展国际业务和国际合作渠道,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打造涉外法律服务的品牌。
华商律所首席合伙人、主任高树说,回望历史,深圳自改革开放以来,就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这里汇聚了无数的梦想与希望,也见证了无数法律人的成长与奋斗。从最初的摸索前行,到如今的蓬勃发展,深圳律师行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面对全球经济的深刻变革,尤其是国际法律服务的多元化和专业化趋势,中国律师如何突破传统的法律服务模式,提供更加高效、精确的国际法律解决方案,已经成为法律界的焦点。
“在培养涉外律师方面,我们需要引入人才、打造人才、运用人才。”他在受访时介绍,此次揭牌的华商国际学院是一个涉外法律人才培育、实践、输出的平台,将致力于培养输送新一代具有国际视野、能操作国际法律业务、能为中国企业“出海”保驾护航的中国律师。“我们不局限于华商本所,也欢迎行业同仁前来交流学习探讨。”高树表示。
此次活动还得到福田区律师工作委员会、新则、法律先生、威科先行、法天使、WELEGAL法盟、律新社、法蝉、哲响、律商联讯、智合的支持。法律行业有识之士齐聚一堂,围绕经济结构变革、行业趋势、区域协同、出海实践等主题各抒己见,共同探索去往法律服务新高度的路径。
在主题分享中,深圳市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会长杜春,新则创始人余朋铭,法律先生创始人彭帅,《海外征程》作者达尼,华大智造高级副总裁、董秘、首席法务官韦炜,新疆律师协会会长耿宝建,华商律所执行合伙人、上海分所执行主任吴波,海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刘道俊,华商律所大湾区律师、林余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余沛恒等从行业趋势、市场洞察、区域协同等方面发表观察见解和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