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司法厅出台的《全省“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提质扩容行动方案》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方案旨在将公共法律服务由单一的‘有’转变为‘好’,以便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方案提出在未来三年内,通过实体、热线和网络三个主要平台的优化升级,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能,致力于实现对每位公民的基本法律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当前,中国法律服务的缺口不断显现,尤其是在城乡差异明显的地区,许多普通民众在法律问题面前仍感到无从应对。山西省的这一方案提出,通过将市县主城区的法律服务覆盖由‘车行、骑行半小时’缩短为‘步行半小时’,乡村则实现‘骑行半小时’的目标,标志着对法律服务可达性、便利性的进一步向前迈进。
该方案要求对实体平台进行标准化建设,完善办公场所和办事流程,从而提高服务标准。这种有序的优化,将能确保法律服务的质量,从而更有效地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此外,通过协同各部门的资源,建立跨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热线平台也将提升其服务效能,确保24小时不间断为公众服务,成为连接群众与法律的重要桥梁。
值得一提的是,该方案还特别强调了公益法律服务的发展,旨在吸纳更多法律职业人士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为民众提供更广泛的服务。这一举措不仅在法律服务的覆盖面上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社会对权利维护的认知和意识。
展望未来,法律服务的‘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这一模式,或将成为其他省市学习的榜样。为确保服务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效果,山西省不仅要在短期内实现目标,更应着眼长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服务网络。提高法律服务的可及性和满意度,应成为我们每一个法律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努力的目标。
在时代变迁的背景下,我呼吁每位公民都应积极参与到法律服务的建设与推动之中,增强法治意识,不断推进社会的法治化进程。只有当法律服务如水般流淌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时,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变为现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