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宁工作的中产家庭如果预算1000万,置业首选自然是多边形战士的大宁腹地,而非边界的阳城。
像板块内永和阳光苑的131m²、物华园的142-164m²、阳城书院的128-142m²大三房总价都在千万以上;
共康供应了很多100m²的次新小三房,600万总价相对大宁正好打了6折,精准抓住了刚需市场的定位。
所以很明了,既然买不起大宁就买共康和大华,而不是跑到阳城继续去看千万的商品房,这明显是板块定位的错误。
PS:环线团队整理了一份《上海买房》,帮助大家在买房过程中避雷,真正了解上海楼市的底层逻辑,快速成为买房大师:
阳城的商品房集中建造于本世纪初,20年前我国民用轿车保有量才920万辆,其中私人轿车600万辆;
然而现在不一样了,2023年民用轿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8668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7541万辆。
首先从通勤来看,住在万荣小区到汶水路坐地铁跟住在共康四村到共康路坐地铁只差2站,时间差不多。
别小看这2站路,万荣小区卖4.9万元/m²,而共康四村卖3.4万元/m²,价格差了1.5万元/m²!
如果同样是花250万,在万荣小区只能住51m²的“鸽子笼”,而在共康四村却能住到74m²的两房。
甘泉新村、宜川新村比阳城还要近市区,人家是贴着内环,反而卖得更便宜,成交价只有4.6万元/m²。
除了90年代老公房外,阳城建的还有新一代动迁房,如2013年的浦联佳苑、2011年的龙盛佳苑。
虽然静安见缝插针建了大融城和五冶广场商办,但更多的目光与资源还是聚焦于大宁商务区和市北高新。
也有人专门喜欢买那种不带电梯的多层商品房,得房率高一些,相对大宁来说同样总价住得面积更大些。
2018年静安大融城开业后提升了整个片区的商业档次,而且从阳城到大宁商圈消费也方便,两地资源完全可以共享。
因为产品缺陷是明显的,单价和总价偏高,市场竞争力非常有限,未来也没有开发升级的空间,还是得唱一首凉凉!
PS:环线团队整理了一份《上海买房》,帮助大家在买房过程中避雷,真正了解上海楼市的底层逻辑,快速成为买房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