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而城市又处于高速建设更新中,这就需要对大量拆迁户进行再安置。
为此,各地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低价建设了大量安置房区,以解决搬迁市民的居住问题。但是,这些看似便宜实惠的安置房,真的就能让购房者安居乐业吗?事实上,在诱人的表象之下,安置房暗藏多重风险。
老张是一位中年打工者,扎根上海十几年,孩子都上学了。去年他所在的老旧小区被政府拆迁,赔偿款不多,但让他在奉贤区买了套安置房。一开始老张还觉得房子质量过得去,地段偏了点但胜在便宜。然而住了一年多后,种种问题开始显现,老张也后悔当初的选择。
第一,安置房地段确实很偏,配套设施不完善。老张家所在小区位于奉贤区偏僻角落,离公交站有1公里远,每天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上下班都非常不方便。附近也没有大型商场和公共医院,小区里只有个小卖部,生活不是很便利。
第二,房屋质量的确有问题。老张发现墙体开裂、地板凹陷的情况时有发生,看来建材和施工都存在偷工减料的可能。更让老张头疼的是房屋设计不合理,二室面积太小,而客厅也不宽敞。房子朝北,光线不足,冬天供暖还需要额外花钱。
第三,安置房的产权有瑕疵。老张办理产证时发现,房屋坐落的土地只是政府拨用,并未正式缴纳出让金。一旦将来要转手卖出,可能需要补交一笔不小的费用。这无形中增加了交易成本和风险。
第四,小区内部管理混乱。物业公司不专业,经常出现垃圾溢出、小区环境脏乱的情况。保安人员也力量不足,小区治安状况不容乐观,车辆任意停放。由于安置房还混居着拆迁市民和外来打工者,居民素质参差不齐,屡禁不止。
第五,安置房出售困难。由于上述种种问题,安置房升值潜力有限,转手出售并不容易。况且产权瑕疵也会让购房者望而却步。
老张打算两年后卖房换个好点的地段,但经纪人告知他可能要价减几万元,正是由于安置房特殊性,交易上存在诸多障碍。
安置房存在地段偏僻、质量参差、产权不完整、管理混乱、转售困难等多方面问题,给购房者的生活和交易带来诸多不便。政府和开发商在积极推进安置房建设的同时,也需要正视并改善这些问题,真正让搬迁市民住得舒心悦意,避免安置房成为新的烂尾楼。
此外,广大购房者也要理性看待安置房的局限性,避免盲目购买后出现无法承受的损失。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使安置房真正履行它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