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常见法律纠纷调处手册》序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律师协会合作编写《社区常见法律纠纷调处手册》系列丛书,公开出版并向全市基层人民调解机构赠送,作为全市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教材,这是人民法院加强指导人民调解、延伸司法服务民生、探索纠纷多元解决、拓宽法制宣传形式的一项创新举措,对促进上海的和谐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党的提出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要“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调处手册》的编写在法律服务民生方面,抓住了和谐社区建设这一切入点。社区纠纷解决和矛盾化解工作是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和谐社区建设的成效,作为法律人,有责任也有义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调处手册》的编写有效地实现了指导人民调解工作与探索纠纷多元解决的有机结合。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是人民法院的法定职责,人民法院应当结合自身审判经验,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在法律知识和调解技能等方面积极对人民调解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以进一步提升人民调解水平和调解效果,使更多的社区纠纷能够早发现、早预防、早化解。

  《调处手册》的编写有效地实现了专业法律知识的讲解和文明道德风尚的提倡有机结合。党的提出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调处手册》的出版和赠送,本身就是法制宣传的一种良好形式,对于法律知识的讲解,运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并配以相关法律规定和生动案例,便于普通读者看得懂、记得住、用得着。《调处手册》在法律讲解的同时,也是对社区文明风尚的提倡,通过提升市民的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促进上海文明社区的建设。

  《调处手册》的编写有效地实现了法官和律师立足法律专业服务社会民生职能的有机结合,为法官和律师在组织层面加强合作,服务社会,共同履行法官和律师的社会责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希望《社区常见法律纠纷调处手册》系列丛书能够为广大基层人民调解员提供有益的帮助,为人民群众学习法律、运用法律提供更多的便利,对上海和谐社区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党的就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中国作出了重大部署。习总就法治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纪念“枫桥经验”50周年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因此,新时期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与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紧密结合。多年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和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律师协会一起坚持合作,编写出版《社区常见法律纠纷调处手册》系列丛书,并赠送全市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这项工作着眼于基层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治理创新的现实需求,顺应了将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与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相结合的时代要求。

  第一,《调处手册》的编写和赠送是开展司法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司法领域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人民法院的司法实践不仅体现在办好每一起案件的工作中,还体现在必要的司法延伸工作之中。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是人民法院的法定职责,法院牵头编写《调处手册》赠送人民调解员,有助于提高人民调解员依法调解纠纷的能力,从而通过更有效地发动人民调解员的力量来使更多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同时又使矛盾纠纷的解决方式符合法律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调处手册》的编写和赠送是法律职业群体发挥合力参与社会法治建设、共同化解社会矛盾的具体实践。法治建设需要法律职业群体共同参与,发挥合力。《调处手册》由法官、律师参与编写,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合作出版,广大人民调解员用于调解工作,从而凝聚了不同职业法律人的共同智慧和贡献,是法律职业群体立足专业优势、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方式。

  第三,《调处手册》的编写和赠送是丰富法制宣传方式,努力培育全民守法氛围的具体实践。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有全民守法的普遍意识为基础,培育全民守法的氛围和环境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调处手册》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形式阐释人民群众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各类社会纠纷及其法律解决方式、调解处理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传播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权威,引导公众自觉遵守法律,自觉运用法律理性解决纠纷,培育全民守法的氛围。

  希望《社区常见法律纠纷调处手册》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促进上海的社区和谐、社会和谐,为上海的法治建设、平安建设提供有益支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