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法治园区”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司法局不断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将法治温度传递到基层一线,渐渐地,群众身边出现了一群“社区法律顾问”,他们扎根在基层“第一线”,努力为群众提供触手可及的法律服务,张律师就是其中的一员。
某日值班,一位大叔焦急地前来寻求法律帮助。几个月前,大叔捡到一部手机,但以为存在手段,便将手机扔掉。失主报警后找到他,得知手机被扔,怒而诉至法院,要求赔偿相应损失。大叔很委屈,认为手机是自己捡的,又不是偷的,不应被起诉要求赔偿。
张律师向大叔解释道,捡到他人手机的行为,属于《民法典》中的“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失主或交送公安等部门,在此之前要妥善保管,如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遗失物毁损、灭失的,要承担民事责任。听完解答后,大叔这才明白:“这次真是教训深刻,以后还得多学习法律知识。”
工业园区共有157名 社区法律顾问 ,他们精准对接社区,聚焦居民多元法律需求,创新普法模式,将法治理念和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每天在社区法润民生群发送法律资讯、典型案例,并采取现场交流、预约上门、微信沟通、电话咨询等多种方式,及时解答群众的法律咨询;每季度至少举办1次法治讲座,为群众专题讲授法律知识;聚焦法治夏令营、宪法宣传周等主题,配合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居民学法用法意识。
社区有两户居民因房屋漏水,产生矛盾。张律师得知情况后,多次上门进行调解,在她充分释法明理之下,当事人同意由物业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维修,双方达成和解。
工业园区司法局针对社区内的矛盾纠纷,建立健全社区法律顾问早发现、早介入、早调解机制,指导法律顾问在日常值班、接待咨询过程中主动发现纠纷线索,加强与社区居委会的沟通协调,积极配合开展纠纷调处工作,努力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上交”。2022年以来,工业园区社区法律顾问共参与矛盾纠纷调处1200余件。
某小区在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时,通过召开业主大会,由三家企业以现场公开演讲的形式参与竞选,最终在满足“双过半”原则的情况下选定票数最多的企业。然而部分业主对结果持有异议。
张律师在查看选聘视频及资料后,出具书面《法律意见书》,通过引据法条,释法明理,说明此次选聘属于小区业主自治管理范围,结果合法有效。该意见书成功打消了部分业主的疑虑,促成此次选聘工作完成。
近年来,工业园区司法局积极引导法律顾问参与社区自治管理,通过帮助社区审核、修订自治组织章程以及其他规章制度,提供重大事项法律咨询,解答社区重点问题、难点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等方式,提升社区依法治理水平,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