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有一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放在今天的创业圈子里,也同样适用。
那我们要不要合伙创业了呢?现代社会,单打独斗是没有前途的。唯有集合众人之力,才可以将企业做大做强。问题的关键是,在合伙之前,我们需要明白一些规则。
有三种动物,鸡、火鸡、鸵鸟,共同生活在一个动物园里,相遇之际,它们难免要相互端详一下,比比个头大小。
❷ 做老二、老三的,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追随,关起门来可以跟老大吵架,但对员工对外部必须一致力挺老大。
❸ 一个团队里,总是有个别人能力特别强,贡献特别大,而其他人的贡献,主要是追随和支持老大,而不在解决具体问题上。
所以,很多小萝卜公司长不大,就是因为他们背后都蹲着一个穷忙的武大郎——他没有吸引人才的能力,也不知道该用什么规则和框架去团结和运用人才。
你要朝思暮想,处心积虑,在一切TA有可能出现的地方去选择TA,比如说创业者网上网下出没的地方。
觉得可以发展,还要给双方一个磨合期,如果你们一起扛过枪、一起打过仗、一起受过伤、一起泡过妞、一起分过赃,那基本上就是TA了。
但初期的分工界限比较模糊,每个合伙人随时都需要去堵枪眼,既要术业有专攻,又要熟悉团队发展全局。
传统产业大部分企业的股权结构都是一股独大或者家族持有的,这种股权结构的致命伤就是得不到外部专业投资机构的支持,以及优秀人才的加入。
投票权和收益权是股权的两个核心权利,只有获得控制性的投票权才能确保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权,包括公司经营方向在内的重大事项决定权,才能最终确保自己的利益。没有控制权的小股东是很难确保自己的利益的。
在天使轮通常创始人团队会占70%-90%,创始人应保持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其他联合创始人通常在10%-20%,多个创始人的情况股权不宜平分。
创始人与投资人之间的股权分配原则是自由市场博弈的结果,这个股权分配机制与中国《公司法》《工商登记管理条例》以出资额确定股权分配的原则完全不一样。
投资人在入资时通常会要求创始人拿出10-15%,甚至20%作为期权以吸引和激励未来加入公司的员工。
创始人股权、员工期权只能解决静态问题,企业发展过程中跟不上企业发展的元老与后加入的牛人这些动态问题必须通过股权的动态调整去解决。
合伙人取得股权,不是依据公司法靠投资获得的,而是少量资本加未来的承诺全职投入换来的,公司法也没有规定,股东离职必须退股;章程也没规定;合伙人之间也没签署过其他协议,股东退出得退股。
这种情况下,如果允许中途退出的合伙人带走股权,对退出合伙人的公平,但却是对长期参与创业的合伙人最大的不公平。
联想集团的做法是采取“降落伞机制”解决元老问题,通过股权改革,确认元老队公司的贡献,以股权换职权,顺利解决元老退位问题。
当年李想的“汽车之家”在融资过程中要引入秦致做CEO,董事会讨论秦致的期权问题时,给出的比例并不能达到秦致的要求,李想就主动拿出了自己的部分股权补了上去。
创业公司股权真实的价值是所有合伙人与公司长期绑定,通过长期服务公司去赚取股权,就是说,股权按照创始团队成员在公司工作的年数,逐步兑现。
道理很简单,创业公司是大家做出来的,当你到一个时间点停止为公司服务时,不应该继续享受其他合伙人接下来创造的价值。
股份绑定期最好是4-5年,任何人都必须在公司做够起码1年才可持有股份(包括创始人),然后逐年兑现一定比例的股份。“股份绑定”可以有效降低创始人投机给投资人带来的风险。也可以增加创业团队的凝聚力,大幅提升了创业团队成员因而退出的成本。
对于退出的合伙人,一方面可以全部或部分收回股权;另一方面,必须承认合伙人的历史贡献,按照一定溢价/或折价回购股权。
比如,可以考虑按照合伙人掏钱买股权的购买价格的一定溢价回购、或退出合伙人按照其持股比例可参与分配公司净资产或净利润的一定溢价,也可以按照公司最近一轮融资估值的一定折扣价回购。
谁做CEO、谁做CTO、谁做CMO 等,具体分管哪些工作,以及每个人在经营决策、用人、财务、 信息分享方面上权限;
感谢大家的浏览阅读,有股权问题的企业家欢迎咨询,(股权激励,股权分配,合伙,顶层设计,股权融资,股权众筹等)专业的事给专业的人来做,此工具包需要的企业家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