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行业都不缺神话,而我今天要分享的,是瀛元律师事务所星煌商事团队主动寻求蜕变,转型中三次面临“磨难”而不惧,积极探索发展进路,不断获得新生的故事。
我作为从医学院毕业的律师,“弃医从法”这条路远比我想象的要艰难。和所有法律人一样,花了漫长的时间考取了法律执业资格后,那种成就达成的快感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很快我就意识到:拿证只是一个开始。
午夜梦回,我常拷问自己:未来的路应如何走?专业化执业和先保障生存问题该如何取舍?如果我病了,案件怎么办?作为提成律师一旦停下来,没有可持续性收入,给家人增加负担怎么办?
2017 年初,事务所杨钧辉主任参加了 iCourt 组织的美国行,国外采用计点制的合伙方式,引发了他对律所发展的思考。回国后,杨主任便和户瑞奇律师以及我,商谈了如何在事务所内部组建一支一体化的商事团队。
我渴望的脱离万金油律师模式,走专业化道路、行政助理为律师减负、合伙人长板协作、业务饱和以后仍能有良好的客户体验等等,都可以在这个模式中实现。
2017年6月,瀛元-星煌商事律师团队正式成立。成立之初,我们迅速明确并逐步完成了一系列团队发展规划 1.0 阶段事务:
采用计点制分配方式,创始合伙人为杨钧辉主任、户瑞奇律师和我。杨钧辉主任为首席合伙人,负责重大疑难案件的指导和办理;我任 CEO ,负责团队管理和运营;户瑞奇律师任 CTO ,负责技术支持和知识管理;
明确了律师和非律师的晋升制度:律师分为一、二、三年级;非律师分为专员、主管、总监。三年级律师和总监可申请加入合伙人,考察期一年;
初涉管理,我并不得章法,每日三省吾身,以期快速成长。面对即将离去的队友,我面对面询问他们离开的原因,得到的回复是诸如“我做不了朝九晚五的工作”“我做不到像合伙人一样拼搏”“我怀孕了需要全年休息”等理由。
面对初始人员的离去和团队低迷的现状,合伙人痛定思痛,寻找原因,最终明确了团队的文化和价值观。团队合伙人及小伙伴的一切行为准则和评价机制,均以团队价值观为导向。
价值观的确定,其实是被 iCourt 的精神内核所感染,因为 iCourt 同样也是在拥抱变化的过程中追求极致,为用户提供最好的法律服务。
明确了价值观和团队文化后,我们将价值观的定期宣导作为团队管理的第一要务,定期举办团建活动以此来提升团队凝聚力,并制定了价值观综合考核制度。
记得有一次事务所其他团队的律师找我聊天时谈到:“你们团队很奇怪,合伙人每天加班可以理解,连律师都和打了鸡血一样。律师加班也就算了,怎么连行政都每天加班不回家?”
对于这个问题,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创建了更有活力和吸引力的一体化团队模式,团队成员自发产生的驱动力,指引着他们往前走。
2018年底,团队组织架构已经比较完整。团队进一步分为四个部门,分别是诉讼和常法两个业务部门、行政和市场两个支持部门。我们又吸纳了两位优秀的合伙人,分别主管诉讼业务和常法业务。
客户体验和律师工作效率是团队协作中,最受重视的部分,但是律师很贵又很忙是现实问题。于是我们在行政组分别选出了两位优秀的伙伴,兼任常法组和诉讼组的逼疯官以及体验官。
逼疯官负责统筹每一周自己小组的工作计划,然后按进度确认完成情况。体验官负责根据团队为每个业务部门不同工作阶段拟定好的工作标准结合项目进展向客户汇报服务情况。
“我刚做团队法律课程主持人的时候,看着下面乌泱泱的人,拿话筒的手都是抖的,生怕忘记活动流程,除了紧张还是紧张。经过每次讲座前的试讲、每次内训小伙伴的轮流发言、内部私董会的历练,我现在已经很享受为主讲律师组织开场,让参加活动的每位客户都参与进来。”
“各种囧事天天发生在我身上,让我不得不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团队例会时皋律师告诉我,行政工作不要害怕错,错着错着你就会了。那次例会以后,这句话一直陪伴着我不断在行政工作中前行、成长。”
“这是我来到星煌商事团队的第17个月,第510个日夜,从上市公司法务到实习律师,从实习律师到执业律师,修改的每一份合同,参与的每一个诉讼,经历的每一次培训,都像一块砖、一片瓦,给我打下坚实的基础。”
“常法中心工作机制的演变让我深刻理解常法工作的内涵。从前只知道法律服务,法律在前服务在后,在常法中心工作的这段时间才发现,服务与法律并重,甚至有时服务比法律更重要。”
两周年庆,大家都意识到自己跟团队不知不觉地一起成长着。甚至有伙伴告诉我,很担心自己成长的速度赶不上团队成长的速度。
确实,这两年我们已经有一些不错的尝试:价值观综合考核激活团队;流程标准化提升服务质量;非律师人员负责行政与品牌事务为律师减负;常法和诉讼小秘书即是逼疯官又是体验官;定期的内训、案例研讨和模拟法庭让团队可以承办更多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等等。
作为 CEO ,我并不满足于团队的现状。虽然团队组织架构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团队成员的工作效率并没有达到最佳的状态,同时各成员间也存在着职责分工不精细的问题。
幸运的是, iCourt 有大中台15天集训营的课程,可以针对性地解决团队存在的问题,于是我带着团队3位小伙伴,奔赴北京。
集训营根据大中台职能的需求,设置大数据检索、数据可视化、项目流程管理、案例分析、公众号运营、市场推广营销等一系列刚需课程,为我们团队的升级提供了系统、度的参考。
从人员组织架构上看,团队的行政组、市场组和实习律师、授薪律师组合在一起即为大中台人员。实习律师经过系统性培训可以完成中台中与法律相关的工作。
从功能上看,大中台的目的是为律师减负,把他们从重复性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提高工作效率以专注更为专业的智力输出。
而在我们团队还可以延伸到业务部门,承担逼疯官和客户体验官的职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合伙人的职能梳理与拆分,进而整合到大中台的工作流程中,为合伙人减负。
通过改善团队人员结构,完善薪酬体系,在流程优化的基础上提供清单化、产品化、标准化的法律服务,最终,真正实现客户至上的价值追求。
集训营刚结束,我就迫不及待地赶回苏州,新的一周刚开始就举办了大中台成立仪式,一共六位小伙伴正式成为大中台人员。而大中台内部又根据职能再进行分工:
以上事务,由不同小伙伴根据自身的特长兼任,一起经历过三次“磨难”的星煌也终于成长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不会停下发展脚步的一体化团队。
回望这两年多的发展历程,星煌团队的一体化进程取得了颇为不错的战果。创收的连年翻番,是对团队所有成员创业的最大认可,更重要的意义是给星煌带来了面对未来的底气和信心。
现如今,运用智能法律科技赋能律师行业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从“律所大中台”模式中受益的我们,会保持着身为律师的初心,引导团队成员运用好 iCourt 这个法律产品,发挥法律科技产品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律所创收能力的作用,敬畏法律,尊重客户,提供更加专业的法律服务。
我一直有一个简单的梦想,就是让我们团队的律师,只做与业务技能直接相关的事情,办案过程中所有可以被非律师替代的事务,都由非律师来完成,用分工协作真正为律师减负。
而以上的一切,大中台确实可以实现。无论是提成制律所,还是一体化团队,大中台部门一定是一个紧密协作的组织。
世界的魅力在于,你永远都不可能完全预见到下一秒的惊喜是什么,这是我们在自己热爱的法律事业中不停追寻梦想的动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