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共同出资设立浩源公司,甲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法定代表人,乙担任公司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丁任公司监事。2008年10月14日,浩源公司召开股东会,所有股东一致同意向银行1000万元用于偿还工程款。同日,甲与乙签订了一份关于用途情况备忘录,载明:1000万元中700万元归还工程款,剩余300万元由甲和乙按5:1的比例分配,名义上作为两人内部的股份收购调整之用。其后,银行向浩源公司发放了1000万元,甲、乙各从公司提取了250万元和50万元。2010年1月后,因甲、乙在公司经营问题上屡屡发生矛盾与分歧,乙遂以甲侵占公司资产250万元为由,书面请求公司监事丁提起诉讼,遭拒后于2011年1月诉至法院,请求判令甲向浩源公司偿还欠款250万元并赔偿相应的利息损失。
法院经审理认为:以股份内部调整为由从公司领取300万元,是甲、乙通谋的结果,允许乙提起股东代表诉讼,既有悖于诚信原则,亦难保其能够公允代表公司利益,其不是本案的适格原告,故应裁定驳回乙的起诉。
股东代表诉讼是法律在原有的公司治理机制不能发挥作用的情况下赋予中小股东的救济权,但若被恶意投机者滥用,则不仅会损害公司利益,而且终将危及股东利益的实现。为此,必须通过严格限定代表诉讼原告的资格条件来有效防止恶意诉讼,其中关于原告提起该诉讼主观是否善意则是考察的重点,这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起诉动机是否纯正。原告股东起诉动机不纯、目的不正当的情形具体表现为:原告股东为获得个人利益与董事通谋提起的投机诉讼;原告股东为争夺公司的控制权提起的骚扰诉讼;原告股东为谋取非法利益提起的勒索诉讼等。法院判别时,一方面可以从原告的诉请和在诉讼中的行为表现予以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由被告主张并加以举证。本案中,被告甲向法院提供用途情况备忘录和公安机关报案记录,以证明乙不仅事先明知300万元的用途,而且在起诉前又擅自取走公司公章、财务专用章、税务登记证以及部分重要的财务账册等公司财物。因此乙时至今日才提起诉讼,纯粹是为了争抢公司的经营权和决策权。法院最后也认定乙起诉动机值得怀疑,很难排除骚扰诉讼之嫌疑。对于不正当行为有无过错。原告股东应该对于侵害公司权益的行为没有过错。如果原告股东曾参与、批准或默认被诉的不正当行为,那么其将因不具备“纯洁之手”而丧失原告资格。本案中,备忘录内容恰能印证乙所诉的侵占公司财产之不正当行为,均是其与甲共同意思的表示,共同决策的结果。而且事实上,两人亦共同瓜分了公司300万元,乙的行为性质与甲如出一辙,因此与其说乙是原告,不如说是实质的共同被告。
以上就是关于股东代表诉讼中原告主观善意的认定的介绍,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向法邦网的律师进行详细咨询。
代理经济领域的案件,需要律师拥有缜密的逻辑思维,娴熟的法律理底和丰富的业务实践经验,才能够实现当事人损失最小化。因此,专业是对律师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您遇到债权债务问题,可以拔打免费债权债务法律咨询电话:(同微信),专业债权债务律师为您提供服务!
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的,必须提供担保,不提供的,法院将不会支持你的请求。另外,诉前财产保全是一种应急措施,也就是说提起诉前财产保全必须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十五日内起诉,否则法院将会解除财产保全,如果对被申请人造成损失的,还需要赔偿。因此,诉前财产保全需慎用。
法邦债权债务律师为您提供各种债务纠纷案例,专业债权债务律师案例,民间借贷案例,公司、个人债务案例,债权债务转让案例,侵权赔偿案例,担保、抵押、质押等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