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一个好的法律顾问?是业务“绊脚石”还是赚钱“助推器”

  当前,在这个以全球为覆盖面的新冠肺炎疫情还在继续的危难时刻,几乎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这场疫情带给我们自己生活、工作以及事业和梦想的冲击。

  如果你是一名创业者、一家公司的老板,想必在焦虑和不确定的等待中,已经开始了自救。想办法复工复产,想办法业务转型,想办法为产品销路另辟蹊径,希望可以损失少些,为自己赢取一线生机。

  就像曾经身带各种版本神话和标签的罗永浩,从“锤子”的战场灰头土脸地归来,带着一丝不甘的表情,赤膊上阵,走进直播间,叫板带货女王薇娅,开启直播带货的新战国时代,也似乎在通过人生的另一个侧面,努力寻找一扇可以打开的“窗”。

  在如今这个和平年代、商业社会里,企业存在一天,似乎就离不开商业规则、社会规则以及道德法则的制定者、遵守者和破坏者,甚至搅局者,还有因此而引发的各种意想不到的纷争。

  于是,法律顾问——那个撑伞的人,便和与之服务的公司之间,结下挥之不去的“爱恨情仇”。(说明一下:这里说的“法律顾问”,不包括企业内设的法务部门,而是指律师事务所的执业律师所担任的公司外部顾问。)

  如同生病时总是下意识地想起医生,更如同在很多情况下,一个人的健身、运动计划也往往是在病床上制订的一样,通常是一个公司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当然是那种自己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的麻烦,已穷尽所思以及人力物力还是倍感无力的时候,需要一名法律专业人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保驾护航。

  而那种发展良好、运营正常的公司,能够有“我需要法律顾问,而这正是因为有法律顾问参与其中”的远见卓识,则是非常了不起的,当然也是不多见的。就好比你每天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不会轻易有一个突发奇想:我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吧!

  比如当下,疫情之中,没有“完卵”。企业在努力复工复产的同时,一方面,是面对既有产品或服务正常开展中遇到的各种客观障碍,以及诸多商业合作伙伴因自身难保而导致的各种违约,合同不能正常履行、货款无法按时到位等等。一个“钱”字,谁不资金紧张?另一方面,复工开张,赚钱与否,房租、员工工资都是要照付的,如何开源节流以及“说服”员工以和公司共渡难关的名义减薪降薪,都是每天让老板头大的事。

  如果说,法律服务也算是一种“奢侈”服务的话,企业对于法律顾问也就有了更高的期待。更何况,经济越发达,社会服务的需求越“高级”。专业服务日益细分,也就更追求极致。

  如果说成为一名律师需要一纸执业证书,那么成为一名出色的法律顾问,仅仅懂得法律却是远远不够的。

  在越来越多的法律条文、合同模板可以用电脑、软件来完成的趋势下,如果说律师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的话,那么只能是律师更懂得人心,更懂得你所服务的客户——那些计算机算不出的东西。如果你是一名公司的法律顾问,当然也应该在除了法律之外,更懂得公司经营和公司业务。

  不久前,《律所再造:律所的宣言书》一书的作者潘言博写过一篇文章《律师了解业务,就是了解公司如何赚钱》,直言法务人员应该到公司各个业务岗位轮岗,以此了解了公司业务,才能从法律角度提出更有建设性的解决建议。

  因此,当我们抱怨律师的工作不被认可、价值无法认同的时候,不妨也扪心自问:你真的了解和理解你服务的公司吗?——公司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样的运营模式、商业模式和赚钱法则?

  虽然从理性上,人们理解律师是一份职业,一份工作,律师同样有上下班,同样有亲朋好友、儿女情长,同样需要吃喝拉撒,但往往,公司一旦聘请了法律顾问,会根据自己遇到法律问题的时间,随时按下对律师的“呼唤铃”。也许你遇到了难题百思不得其解,也许你寝食难安彻夜难眠,急需法律顾问——希望像家庭医生那样一键到位即刻来到自己思想的“床边”,为你排忧解难。不过,也许那一刻,律师正在紧急处理另外一个案子,也许那一刻身体正有不适,也许那一刻正饥肠辘辘准备吃个不被打扰的饭。

  当然,说这些都绝非为律师这个职业辩解。作为一名专业服务提供者,为客户排忧解难、冲锋上阵本是天职。所以有同行自嘲“我们从不加班——因为从未下班”。

  一方面,法律顾问并不一定完全知悉公司决策一件事的全部考虑——很多时候老板心里想什么也未必全都告诉律师,难免仅仅从法律角度考虑问题——事实证明,仅从法律角度考虑问题,绝非性价比最高的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律师作为专业人士,并不受公司职级的角色束缚,从一个相对超脱的视角提出问题,很多时候会更冷静、理智和客观。或许这也许是公司聘请外部顾问的原因之一。

  有的律师会只听从公司的意见,叫干啥就干啥,不发表独立见解也就不会承担责任。而有些公司领导者也乐见其成,美其名曰“听话”。其内心深处的逻辑是“我花钱雇的律师就得听我的”。——是的,很多老板内心的真实独白是“雇”(雇员的“雇”),而不是“请”,只有面对面沟通或者写到合同上的时候才换成“聘请”。

  而有的律师,如果生性耿直,敢于发表和公司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收到的第一个反馈就是,“你到底是谁的律师,怎么向着外人说话”,而老板则通常不会跳脱出自己的思维定势,忘记了“兼听则明”的古训。试想,谁不愿听好听的呢?

  总之,法律顾问和企业两个基于合同建立起来的合作角色,要想“演”好都不容易,既需要合作,也会有碰撞;既需要信任,也会有对峙。前提是其中一方是否坚持,会不会妥协。

  由于法律服务价值的认知不同、行业信息不对称,对于一个由市场调节的合作来说,总不是免不了讨价还价。

  我曾经写过一篇流传很广的文章《为什么人们总是会和律师讨价还价,和医生却不会》。尽管商业合作的基础是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和一致,但其中对于法律服务——这种相对专业度较高的社会服务而言,还是缺少一点专业敬畏。

  虽然在很多情况下,你可以说嫌贵可以去找别的律师啊。市场的自由选择之下,如果你定的律师费贵了,“委托人”们用脚投票,等到没人找你,你自然会降低价格从而适应市场现实。但实际上现实并非如此。更多的情况是,委托人一方面认可你的专业能力,不愿意再去找别人;另一方面又毫无根据地认为太贵了,就是要求以更便宜的价格为他提供体现你能力的服务。

  像指着一堆白菜,拍脑门说一年5万、8万、10万吗?注定有人欢喜有人忧。还是按小时计费?如何核定律师花费时间给企业服务带来的价值和回报?怎么量化?你说我花时间和你一起开会了,我还说我也花时间了呢?

  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千差万别。有的人365元/年,一天一块钱;也有的人像电视剧《精英律师》里一样10万元/小时,一年几百万元的法律顾问费也不新鲜。关键要看什么人、什么事。

  不管怎么说,最终双方协商彼此达成的一致,说白也不过是彼此妥协,从心里深处觉得“差不多”“合适”。究竟如何才是对彼此的投入产出比“合适”,未必完全都能量化计算的清楚。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专业法律人士的支持和帮助,越发显得重要。这一点似乎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但同时,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选择哪家律师事务所、哪位律师来担任公司的法律顾问,却是实实在在的“买方市场”。

  据官方数据,截至2019年,中国律师人数超过40万,北京这座一千多万的超大城市拥有律师近三万人。就社会总量而言,律师仍然是一个少数职业群体。但针对具有法律服务需求及支付能力的服务对象而言,明显仍然是处于“僧多粥少”的状态,不然怎么解释在京沪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律师行业激烈的竞争局势。

  客观地说,就律师所能提供的服务而言,在多数情况下,一个律师所能提供的服务,具有全天下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情况,还是极少的。更多情况下,同质化、可替代性非常强。

  有人说,律师也是手艺人,客户看重的是你纯熟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如果机缘恰到,由此刚好遇见就建立信任喽!

  也有人说,现代社会复杂的法律事务更需要一干人等,建立一个强大的服务团队来解决,那种知名度高、规模大、公司化管理的律师事务所更容易获得青睐。

  前几天,听到一位同行分享自己的服务心得时说,在面对公司的每一次法律需求,我们的响应态度是“我们永远都在服务区”。

  这让我想起了,法律服务归根结底是一种服务。其中所蕴含的不仅仅是对每一部法律、每一个条款的烂熟于心,不仅仅是对每一个类似个案的处理经验,更是一种服务精神,一种服务态度。在这样的职业定位下,才会觉得7x24不过是律师职业的工作状态,才会觉得即便言听计从并非应有的服务品质,但因直言不讳伤到人也并非服务的完美表现。

  “永远都在服务区”,不是因为律师行业本身的竞争压力下的不得已而为之,更是一种更高品质的服务追求。

  专业会可能让人心生敬佩,但服务的体验感、获得感更容易令人信赖。既然担任公司的法律顾问,并非只是一个职务而已,其所输出的并非法律知识,而是一次系统化的法律服务,那么就不仅需要提供专业上的安全感,更需要提供一项服务应有的全部美好体验。

  曾经有一个公司的法务经理向我抱怨,法务部在公司销售部门看来就是业务的“绊脚石”,总是会提很多风险,为此丢了很多单。

  对于企业来说,商业利益是活下来的生命线,但依法办事、合规经营则往往是通往生命线的警戒线。发展是硬道理,但规则往往也是死命令,两者之间难免时有矛盾和冲突。

  对于一名法律顾问来说,如果真正做到了懂公司、懂业务、懂商业、懂人性、懂人情冷暖,以专业人士的法律视角作为角色背景,把为公司谋求更大利益作为共同目标,相信很多事情一定会化危为机,峰回路转,而法律顾问也一定可以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而不只是“绊脚石”(当然,“石头”还是需要的)。

  而当初,公司付给法律顾问的那一张支票,无异于是对公司未来的一项投资,而非不得不支出的昂贵成本。

  如是这样,那又何尝不是一种双赢呢?在法律顾问的伴随和见证下,和企业一起经历和成长;而通过参与企业的发展历程,也同时丰富了律师的职业经验。

  如果觉得自己修为还不够,暂时还不是一名出色、完美的法律顾问,那么就权当激励和鞭策自己,由此埋下一颗火种,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储蓄更多亮光。

相关阅读

  • 河㙟镇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河㙟镇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今年以来,根据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安排,河㙟镇党委、政府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各部门坚持以习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总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工作总结汇...

    2025.05.04 14:51:04作者:adminTags:法律顾问合同书范本
  • 湖南金狮法律咨询您身边的法律专家为您保驾护航!

    湖南金狮法律咨询您身边的法律专家为您保驾护航!

      金狮法律咨询是一家专注于个人债务处理、停息挂账、断供保房等法律服务的专业机构。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湖南省内知名的法律咨询服务机构之一。金狮法律咨询以“专业、诚信、高效”为服务宗旨...

    2025.05.03 14:07:41作者:adminTags:法律咨询中心
  • 打造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_光明网

    打造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_光明网

      张发振介绍,主动标识应用场景更丰富,覆盖行业更“广”,切入环节更“深”,可以更显著体现标识应用价值,有助于推动标识解析体系的规模化发展。   面向工业领域,泰尔英福不断升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企业节...

    2025.05.03 05:48:27作者:adminTags:今天没有精英律师
  • 2025天津市海棠花节将于4月3日举办

    2025天津市海棠花节将于4月3日举办

      央广网天津3月23日消息(记者褚夫晴 实习记者张泽寅)记者从2025天津市春季文旅活动暨海棠花节媒体见面会获悉,2025天津市海棠花节将于4月3日至13日举办。   作为本次春季文旅活动的重头戏之一,202...

    2025.04.28 13:13:17作者:adminTags:今天没有精英律师
  • width=de

    width=de

      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目前票房已经突破百亿元,位居全球电影票房榜第17名,其背后有多家北京影视企业参与出品制作;“北京动漫30条”逐渐释放政策影响,有力推动中国动画工业化进程;“电小二送政策”线上线下相结合,进一步优...

    2025.04.27 20:56:25作者:adminTags:《精英律师》电视剧
  • 《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港澳市场内地电影票房榜

    《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港澳市场内地电影票房榜

      新华社香港3月3日电(黄茜恬)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自2月22日在港澳上映以来,频频打破票房纪录。截至3月2日,港澳地区票房已突破3200万港元,登顶港澳市场内地电影票房榜。   ...

    2025.04.27 20:56:12作者:adminTags:精英律师抄袭美剧
  • 2025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全球论坛暨颁奖盛典在海南举办

    2025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全球论坛暨颁奖盛典在海南举办

      人民网澄迈3月29日电 (枉源)3月29日,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全球论坛暨颁奖盛典在海南生态软件园举行。本次活动以“全球协同·资本赋能”为主题,汇聚海内外政商精英、投资机构及专业服务机构代表,共同探讨中资企业境外上市新路径,助力...

    2025.04.27 04:25:08作者:adminTags:精英律师抄袭美剧
  • 江苏友利律师事务所:24小时在线人工法律咨询热线

    江苏友利律师事务所:24小时在线人工法律咨询热线

      近年来,江苏友利律师事务所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在业务领域上不断拓展,还在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江苏友利律师事务所是经江苏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设有刑事事业部、交通事故和工伤...

    2025.04.26 12:03:20作者:adminTags:法律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