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进化论》之家庭剧

  无论是古装剧、现代剧,还是偶像剧、武侠剧,纷纷离不开生活和情感这两大基础元素。自从1990年播出了万人空巷的《渴望》后,被打上了时代烙印的家庭剧,因为贴近百姓生活,也很快成为大家的荧屏首选。然而,在国产家庭剧出新品的同时,我们也发现:越来越多的家庭剧开始偏离生活里的真实,选择用婚姻、家庭里矛盾升级的方式来吸引观众注意。而国产家庭剧与热播的韩剧比起来,离奇与平实对比更加鲜明。

  从上世纪90年代万人空巷的《渴望》,到90年代末再掀波澜的《牵手》,反映普通百姓平凡生活的家庭剧几乎成了老百姓全家集体收看的剧种。而随着《贫嘴张大民》、《结婚十年》、《空镜子》、《青衣》等众多家庭情感伦理剧的一一出现,聚焦小人物、讲述柴米油盐等一系列鸡毛蒜皮的家庭故事 开始拉近荧屏艺术形象与普通观众的距离,并掀起了电视剧关注普通人悲欢离合的热潮。

  然而在市场化对电视剧越来越多的影响下,与那些偶像剧的新鲜时尚、古装戏说剧的嘻笑怒骂比起来,平实质朴的家庭剧显然也不甘心一直走平民路线,因此家庭剧转向一条追求矛盾冲突、寻找离奇的创作道路。但是当聚焦婚姻矛盾、讲述“第三者”的故事逐渐成为家庭情感伦理剧的主流、赚尽观众眼泪和同情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电视剧因脱离生活、夸大本质而正遭遇着各方的质疑和讨论。

  从多年前正面描写婚外恋的《牵手》开始,电视剧里由婚姻引发有关“第三者”的话题逐渐占据人们的视觉空间,之后,《让爱做主》、《来来往往》等剧集也纷纷出炉,而且无一例外的充斥着同样的话题。而随着该类题材剧的增多,编剧也开始回归问题的源头,因此追溯婚姻问题根源的家庭情感伦理剧 又一次铺天盖地的席卷荧屏……

  可以说,《中国式离婚》是个婚姻题材剧的分水岭,它将婚姻的负面演绎到了极致,从而将家庭情感剧带入一个新婚姻题材的大时代。如今的家庭剧,象《结婚十年》、《玻璃婚》、《离婚女人》、《偏不离婚》、《离婚进行时》,把婚姻中的问题夸大,说家庭必谈离婚。如果说当年一部《渴望》是顺应了观众对现实艺术的呼唤,那么如今话题雷同的婚姻剧所反映的生活 真有那么严重吗?

  一部爱憎分明的苦情戏里,忘恩负义的“王沪生”、老好人“宋大成”、勤劳善良的“刘慧芳”,造就了“渴望”现象,成就了老百姓平庸着、快乐着的权利。然而最贴近大众生活的家庭剧现在已演变成充满叹息和眼泪的伦理纠葛。处处隐藏危机的家庭剧演变成了婚变奏鸣曲,突出的表现就是婚姻中出现亦有亦无的“第三者”,而激起这一矛盾的最主要方式就是没事找事,制造矛盾,原本平稳的生活成了孕育一家人矛盾的温床。

  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远比平淡朴素的生活来的吸引人,因此越来越多的家庭情感剧,将夫妻矛盾上升到极至,有没有子女不要紧,结婚几年也不要紧,不管三七二十一,结婚、离婚,既可以制造剧情起伏,又能赢得观众思考和同情。其中也不乏将家庭、婚姻卷入布满陷阱与阴谋的商业竞争中, 如此一来,情节曲折又离奇了,但怎么看都觉得脱离了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生活,没有了“渴望”当初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冲击。

  自从《渴望》等一系列电视剧的问世,采用基地制作、室内搭景、多机拍摄、同期录音、现场剪辑制作电视剧的方式被很多人接受,低成本制作成为范本。之后随着后期制作技术的不断提高,既没有名车时装搭配,又没有博人一笑魅力的家庭剧显然优势不足。因此,大笔的制作经费紧随其上,家庭剧的拍摄再也不局限于简单的作坊式生产,开始取景大江南北、大花心思……

  最近荧屏上红火的一些家庭剧,在重新勾起观众泪腺的同时,大家也有了充分的免疫力,因此电视剧制作方将重点逐渐转向收视保障:演员。而中青年实力派的演员就成了其中的首选。陈道明和蒋雯丽在《中国式离婚》中的精湛演技、孙红雷在《走过幸福》中的精彩“变脸”、《青衣》里的“面瓜”付彪等,都让我们看到了明星效应带来的不错效果。

  正当婚姻剧的不美满占据国产家庭剧较多比例的时候,随着1997年央视引进的首部韩剧《爱情是什么》播出,以人为本的韩剧被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接受,诸如《澡堂老板家的男人》、《看了又看》、《人鱼小姐》、《阁楼男女》、《加油,金顺》、《大长今》等,虽然剧集比较绵长,情节有点单一,但因为源自平民生活、抓住了观众的情感需求,所以韩剧在非黄金时间内播出时还是获得了很好的收视率。

  从国产家庭剧的变化以及很多观众选择收看韩剧的现状看,国产家庭剧其实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只要在反映普通人情感生活经历同时,把表象与社会背景融合,让人们在体会小人物命运的过程中,得到更多有关家庭伦理、文化习惯、亲情关系等方面的启示,欣赏到通俗而健康的家庭情感故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