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吴秀波、姚晨主演的《离婚律师》正在热播,两位主演在剧中的演技获得观众一致认可,但略显“离谱”的剧情却引来不少专业律师的愤怒。“不专业”、“不严谨”成了不少法律人的吐槽焦点。
吐槽的另一个视角,是与期待有差距。尽管编剧也出来辩解称,此剧本非律政剧,而是情感大戏。仿佛在说,律政既非本剧主打,“不专业”又怎的了!
本来嘛,现实生活中的“离婚律师”有多大的比率能在40岁前就成为“池一亿”?千万级身家的律师,也不会在乎离婚案件吧。他们更信奉的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而像姚大嘴那种初出茅庐的小律师,哪有资格为律所打赢了官司被众多同事艳羡?且不说只有极少数的律所才有细致的分工合作,多数律师都是手握独立案源单干。就说那些个从大学刚毕业出来的年轻律师,前两年基本还都在体会为何师父要教导“初接案件应多为被告打官司”吧!
当然,姚大嘴的年轻律师之路与潘小刚比,也好不了多少,只不过很多学生观众故意看不到。观众总爱将自己替换成剧中的成功者,而不是去剧中寻找负能量。没有老池的支持,非著名大嘴律师就是个屁。美国有所谓“法官老的好,律师少的俏”,但在我们生活讲的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与其他法律片一样,《离婚律师》也没法将律师们真实而复杂的“公共关系学”带入剧场。
我进入高校以来,几乎年年都做同一个调查:要求法学院的新生介绍自己为何选择法律。最常态化的答案有两个:一个父母之命不得不从;二是受律政剧影响怀抱法律理想。后一个答案里的律政剧,早些年间都来自TVB,比如《法网柔情》,《壹号皇庭》。后来就有了美剧《艾米律师》、《以法之名》以及《波士顿法律》等。
美国的法学院流传着一个段子,说一名校法科生请教一位著名官: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法官呢?官回答说,“这简单。你在开庭喝下满满一口水,等到庭审完再咽下去,你就是一位出色的法官!”在奉行当事人主义的庭审中,沉默的法官和善辩的律师形成了一组奇妙的对比。双方代理律师的交叉询问,又为电影的移位提供了方便。
为了在朋友面前伪装成高逼格剧迷,我向来都只看美剧,国产剧几年都不会碰一部。追看《离婚律师》纯属意外,一位朋友在朋友圈里分享了一段片花,吴秀波在里头挤眉弄眼跟姚晨逗贫。不知道怎么的,平平淡淡几句俏皮话,经吴秀波嘴里说出来就韵味十足。两分钟的单口相声,看得我意犹未尽,于是又跑去视频网站追全剧。
把视频网站上已有的《离婚律师》看完,还是觉得没看够吴秀波,于是又翻出《黎明之前》。不夸张地说,吴秀波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大半部《离婚律师》,他和姚晨的情感经历,既轻松又波折。一位稳重大叔,一位锋芒毕露,两人针锋相对起来,那对手戏的是一轮又一轮。有朋友评价,吴秀波姚晨的对话,就好似在说相声。两位相声说得太精彩,后果就是让其他众多角色显得暗淡无奇。
最后说说《离婚律师》的技术问题,在欣赏剧情之余,我常会被一些错漏缺失拉出戏。两人对话时,时不时会给某角色切个半截脑袋,有些莫名其妙。《离婚律师》耗资高,拍摄场地高规格,演员服装都是名牌,但是后期制作感觉与上述投入不匹配,调色做得也不尽如人意。同期有部《约会专家》,在总体投入上也许与《离婚律师》有差距,但在景别、调色的处理上,都比《离婚律师》舒坦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