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玉主任执业十余年,处理上百起案件,具有丰富的刑事诉讼办案经验。作为广东法纳川穹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成立了广州首家只做刑事辩护的律所。
潘美玉律师善于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对法律大数据有深刻研究,执笔撰写了十余篇广州地区各罪名大数据报告,并首创“大数据报告十步法”,在行业内属于大数据分析刑事案件的领先人物。结合大数据,潘美玉主任又独辟蹊径地研发了律所人才管理新体系,为以“人和”为基础的律所类专业组织人才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研讨会上,潘美玉主任围绕“如何通过大数据锻造专业所团队”这一主题,分享了她对于“律所管理与团队建设”的深刻理解。
潘美玉主任表示,广东法纳川穹律师事务所专注于刑事辩护领域,是广州首家只做刑事诉讼的律师事务所,她说道:“专注让我们更专业,专业让我们更有效”。
潘美玉主任认为,律所是一个高度依赖人合的组织,而在组织中,优秀的人才(解决谁去做的问题)将是律所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潘美玉主任分析人的能力层次分为思维圈、技能圈以及知识圈,这三个层次中,思维圈是无法培养的,应该在招聘阶段解决;知识圈的能力易学习,但需要不断更新;处于技能圈的能力则是可以培养的,可以迁移的,也是律所作为管理者和用人方可以大有作为的层次。
潘美玉主任认为,作为一名刑事律师,首先要具备法律人的思维,具有抗压性、基本的是非感、对抗性以及一定的保守思维;其次还需要具备丰富、深厚的刑法学知识;最后还有具备写作、演讲逻辑、观察的基本技能。
因此,潘主任认为沟通(公众演讲和日常沟通)、逻辑思辨以及写作能力是刑事专业律师的三大核心技能,要成长为专业刑事律师,需要在这方面进行不断培养和训练。
潘主任认为,被天才砸到的几率如同中彩票,再优秀的人才也必须经过打磨方可成才,在分析刑事专业律师的三大核心技能基础上,法纳不断开发出一系列系统刻意训练的方法,不断提高法纳律师的专业化能力。
在打造律所年轻律师过程中,潘主任认为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而在经验,她发现最传统最经典的方法就是案例研读,于是有了后来的法纳大数据报告,即“法纳的独孤九剑”。
她表示法纳大数据报告并非有意识的营销,而是作为其员工内训中的一个产品,后来被南方都市报以及一些法律大V号转载后,逐渐对外产生影响力。
潘主任介绍到,法纳大数据到现在已经历10个月,完成26份大数据报告,这其中研读8000多份文书,在这过程中不断训练律师的逻辑思辨能力。
法纳大数据报告虽然能为律师提供宏观层面的指导,但具体到个案上帮助是有限的,于是潘美玉主任又通过开发“法纳复盘”,在每个月的第一周,就当月的大数据报告做复盘,通过法规解读、典型案例、文章选题,并通过PPT和上台演讲展示其复盘成果,在这过程中锻炼其沟通以及演讲能力。
潘主任表示,法纳大咖秀就是为了帮助年轻律师提高其写作技能而设立的,在法纳内规定每位年轻律师每月都要写一篇原创文章,通过其公众号进行发布。
潘主任表示,通过开发培训产品,构建起团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但更大的收获是优秀吸引优秀,让律所内形成良性的竞合文化。
她表示这个世上哪有什么捷径,每一步都省不了,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在人才培养这个事,5分努力+5分运气。
法纳川穹的使命是将国内刑事辩护率提高10%,她与她的团队一直在为这个使命不断努力着。她认为专业所,唯有专业与伙伴不可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