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暑岛淡水可供6万人使用环礁面积为马累十倍未来潜力巨大

  永暑岛,一个在地图上几乎找不到的小岛,居然拥有足够6万人用的淡水资源,环礁面积更是马尔代夫首都马累的十倍。

  一个本来只能容纳几十人驻守、淡水都要靠外运的偏远礁盘,如今一跃成为南海上的“大岛城”,这背后的转变和未来走向,实在让人意想不到。

  几十年前,它就是南沙群岛里一块不起眼的暗礁,只有退潮时露出一点礁石。可别小看了这个小礁盘,这里正好扼守着南海的交通要道,哪怕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越南和菲律宾这些国家也时不时派船来。

  转折出现在1988年,中国在永暑礁上建起了第一个海洋观测站。那时候条件极其艰苦,官兵住的是简易房,喝水只能靠从海南岛拉,甚至下雨时得想尽办法接水。

  别说6万人,就是几十个人长期驻守都要为生活发愁。可即便这样,大家都明白,这块礁盘就是南海的“门闩”,守住了它就是守住了家门口。

  2014年以后,事情有了根本变化。中国开启了大规模填海造陆,短短半年,一座2.8平方公里的人工岛拔地而起,永暑岛从此有了“岛”的名头。

  但最让人没想到的,是岛上居然挖出了地下淡水。地质队钻了二十多口井,有一半打出了能喝的水,而且水质还不错。

  科学家测算,每年光靠降雨,淡水补给能达到364万立方米,足够6万人正常生活使用。这下,永暑岛的未来一下子变得不一样了。

  很多人一听“南海小岛”,脑子里总是浮现出一片狭窄的礁石或者一座孤零零的小房子。但永暑岛的环礁面积,足足有108平方公里!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被誉为“世界旅游天堂”的马尔代夫首都马累,总面积还不到2平方公里。永暑岛的环礁,差不多能装下十个马累。

  更关键的是,马累虽然风景美,但受地理条件限制,人口密度极高,常年缺水,岛上的生活用水大部分还得靠海水淡化。而永暑岛刚建成几年,地下淡水就能满足6万人生活,连科学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以前,岛上官兵洗澡都要省着用水,如今只要好好管理,岛上的自给能力完全不输给世界上那些有名的海岛城市。

  环礁面积大,意味着发展空间足够。永暑岛四周的泻湖水深适中,早早打通了航道,万吨级船舶可以自由进出。换句话说,这里不但能养活人,还能发展渔业、港口、旅游,甚至搞科研和工业。

  想想看,马尔代夫靠着海景和旅游带动了整个国家经济。如果永暑岛有朝一日开放旅游,搞起海岛度假村、海上运动,吸引国内外游客,完全有可能成为“国版马尔代夫”。更别说这里远离尘嚣,环境好,海产品丰富,岛上的淡水也成了一个巨大的吸引点。

  永暑岛的潜力,远远不止“城”这么简单。首先,淡水和空间解决了最根本的生存问题,有了这两样,未来无论是搞建设、吸引人口还是发展产业,底气都足。现在岛上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从公路、营房到电信、供水系统,样样不落。再往后,各种服务设施、旅游项目、科研基地、应急救援点都能慢慢铺开。

  其次,这座岛的位置太关键了。它正好卡在南海几条最繁忙的航道交汇点上,不管是发展经济还是保障船只航行安全,都有天然优势。未来,永暑岛能为南海过往的渔船、商船、科考船提供补给、维修、救助等服务,成为真正的“海上守护神”。

  更进一步说,永暑岛的生态资源和矿产资源也很可观。岛周围海域,鱼类种类丰富,是天然的渔场;海底矿藏也有开发潜力。对于中国这样人口众多、资源紧张的大国来说,南海的每一块岛礁都不能轻易放弃。

  此外,永暑岛还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南海的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永暑岛上有机场、有港口、有补给能力,未来还可以支持更多的科研、应急、民用项目。这样一来,无论是维护主权、发展经济、保障民生,还是应对突发事件,都能有更大把握和主动权。

  这些都是现实要面对的问题。但只要基础打得牢,把生态保护、资源开发和民生发展结合起来,这座小岛就能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大岛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