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法律援助5年成绩不简单 最牛律师为农民工免费维权

  从2012年到现在,深圳的法律援助建立了“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引入招标概念,实现让最牛律师为农民工免费打官司,深圳市法律援助处也在2013年被国家司法部评选为“全国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示范窗口”。

  莲花山公园每天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每周六下午,公园正门前的“U站”就挂起“深圳法律援助流动工作站”的条幅,咨询者众多。记者了解到,这里还只是流动工作站的其中一个服务点,在深圳的许多社区、超市、广场、厂区等都留下了律师们为群众热情服务的身影。特别是一些偏远的社区,因为道路不畅或公交运力不足,居民和外来务工者出个远门都十分费劲,更不用说找个律师问点什么事了。现在,律师们把法律咨询的桌椅摊位摆在了家门口,相当地贴地气。

  记者了解到,深圳市法律援助处在为流动工作站选择律师时也颇下了一番功夫。法援处规定,参加值班的律师必须持牌执业3年以上,在该处咨询大厅值班2年以上,没有受到过有效投诉,有专业特长且性格稳重、遇事不急燥。

  有人可能会好奇,参与法律援助的律师的补贴到底有多少?实话实说,相当少。法律援助处给律师的补贴每天只有100元,平均每小时12.5元,尚不及深圳钟点工每小时20元的收费水平。如果算上油费停车费和午餐费,这些按正常咨询收费(广东省规定为300---500元/小时)的大律师们不但没钱收,可能还得倒贴点钱。

  受援群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老年人、残疾人或行动不便的来访者。深圳市司法局积极协调推动全市法援窗口临街一楼服务咨询窗口的落地工作,着力解决服务群众 “最后一步路”的问题。

  2014年,深圳市政府正式将原市中级法院原审判厅及配套办公用房移交给市法律援助处,这也标志着深圳市法律援助工作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率先实现司法部要求的“法援咨询服务询窗口落地临街一楼”的目标。该办公地点占地800平方米,大厅设施设计处处体现人性化服务,如大门台阶增设了一条无障碍通道,可供残疾人坐轮椅上下;室内接待桌面分为高低两种不同规格,低的台面可用来接待肢体残疾人和未成年人;设立了等待区、接待区、工作区和私秘区,尊重当事人隐私,为案件当事人提供人性化、零距离服务。

  据悉,深圳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咨询服务窗口有213个,为全国最多。法援硬件设施的改善为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服务困难群众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深圳市法律援助市区两级共受理案件21178宗,其中民事案件17102宗,刑事案件4005宗,行政案件71宗。提供法律咨询94009人次。

  市法律援助处被司法部评选为“全国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示范窗口”、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暨平安家庭创建协调组评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宝安区法律援助处被司法部评选为“全国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示范窗口”;龙岗区法律援助处被司法部评选为“第四届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

  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受理各类案件16826宗,其中民事类案件13283宗,刑事类案件3383宗,行政诉讼类案件160宗,受援群众 21604人。

  通过来电、来访解答群众各类咨询94502人次,处置群体类案件 276宗,受援群众12522人;参与调解案件 892宗。全市共有3211名执业律师参与办理了法律援助案件,在受助人群中,未成年占3.9%,妇女占35.4%,残疾人占1.3%,老年人占6.2%。

  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受理各类案件30147万宗,其中民事类案件26289宗,刑事类案件3674宗,行政诉讼类案件184宗,受援群众 33171人。

  通过来电、来访解答群众各类咨询109333人次,处置群体类案件532宗,受援群众21390人;参与调解案件1365宗。全市共有3211名执业律师参与办理了法律援助案件。

  深圳法律援助工作在依法维护弱势群众和困难群众合法权益和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5年为欠薪、工伤的困难群众维权25000多人次,成为深圳市安全稳定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兜底”性屏障,法律援助在维稳工作中“缓冲垫”的作用日益彰显。

  深圳市法律援助市区两级共受理案件10660宗,其中民事案件7564宗,刑事案件3026宗,行政案件70宗,提供法律咨询96244人次。

  1月----7月,深圳市法律援助市区两级共受理案件6573宗,其中民事案件4813宗,刑事案件1734宗,行政案件26宗。

  8月底,中国海军远航访问编队在印度洋西部某海域航渡期间,展开多个课目海上实弹演练。8月24日开始,中国海军远航访问编队在印度洋西部海域,展开了一场全方位、全要素、全武器系统的实战化攻防演练,全面检验了舰艇编队在远洋陌生海域的作战能力。[详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