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纠纷小故事

  举例:某个创业公司有三个股东分别为张三、李四、王五,张三出50万,李四出30万,王五出20万,基于传统公司股权分配思维,约定“出多少钱占多少股”。

  公司做到半年,李四跟张三、王五经营理念不和要离开,于是问题出现了,当时李四出30万占了公司30%的股,怎么办?

  李四当然不同意退股,理由很充分:1、 这30%的股份是自己线、国家《公司法》和自己公司章程都没规定股东离开还要退回股份,退了不合法。

  然后,张三、王五傻了,他们确实没理由把李四的股权收回来。但是,万一到时候公司值钱了,李四跑回来讲这个公司30%是自己的,分财产,怎么办?

  创业公司僵局。此时,张三、王五一看内斗不出结果,就干脆想了个“破罐破摔”的方法:另开一家公司,赔钱的事交给李四去做,赚钱的事由自己新成立的公司做。

  通过这个股权案例,我们大致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创业团队基于传统股权分配思维的特点,也没有股权架构的概念:合伙人出了钱就不管了,不想未来会不会继续参与这个项目;股权只有进入机制,没有股权成熟机制与股权动态调整机制,也没有退出机制,无异于给好人变坏创造了温床。

相关阅读